冷冷清清的道外二三道街。
东北网7月1日讯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改造,2008年底,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二三道街上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可是半年多时间过去了,这里新改造的楼房依然是空空如也。近日,记者来到当地走访,了解其中原因。
一条大道两种风光
从三道街走进去,明显感觉两侧的房屋有着明显的不同,西侧的干净整洁,东侧破烂不堪。但由于西侧新改造的楼房大门紧锁,缺少人气,整条街道冷冷清清。东侧旧房中有一个名为“鑫地坊”清真饭店,店主在当地生活了三十多年。他气愤地说,原指望这里改造后能够更繁荣,生意能更红火,哪知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每天没有几个人来,现在营业收入比两年前下降了70%左右。相邻的三四家老字号饭店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经营了。对于街区改造,他也谈出了自己的意见,“虽然整体风格依旧,但除了大墙还是以前的老墙外,多数地方都有所改变,窗户换成塑钢的,木门也变成铁门了,院内结构变化更大,怎么看都别扭。没改之前,许多游客和市民来这里参观,照相,现在几乎没人来了,偶尔来几个人也都是看老房子、旧房子。”

房价高企无人问津
旁边的“慧朋便利店”女店主说:“年初的时候,这里还设了个售楼处,经常看到有客户来看房子,现在售楼的工作人员走了,售楼处也撤了。这房也太贵了,一平方米一万左右,而且是按院卖,动辄几千万,谁买得起呀,如果当初建的是小门市房,那我贷款也得买一套。”一个路过这里的三轮车夫也插嘴,当初规划的时候说是在这里经营古玩等项目,那要想收回买房成本可困难了。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从前的售楼处,这里是整个新改造街区唯一开着门的房间,里面摆放着巴洛克街区的沙盘和宣传画,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看着报纸,对记者的提问他们一概回答不知道,他们职责只是看房子,也没有领导的联系方法。在二道街一侧,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正在楼边阴影里纳凉聊天儿。其中一位在当地住了四五十年的七旬老太说,从外观看,改造后的楼房完全保持了过去的模样,里面不让随便进,他们这些老街坊也只能从门外瞅瞅;街区改造是好事,就是希望这些大院早一天有人经营,让当地更热闹一些。

老区改造重在传承
对于巴洛克街区改造的情况,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老师孙颖说,巴洛克街区的改造不仅要体现经济效益,更多的应该是社会效益,它既保留了历史遗迹,让老道外的文化在这里得到延续,同时它也可以起到很强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哈市的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就是很好的实例,从这个角度出发,管理部门就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每个商铺乃至整个街区能卖出多少钱是次要的,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聚拢人气,怎样更好的发挥当地的人文、历史特点,让这个街区吸引来更多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多方打听到,道外区招商四局负责巴洛克街区的招商工作,目前他们也正在积极运作,努力招商,记者欲向其了解具体情况,但一直也没有联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