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日讯 教育部取消“奥数”加分的规定并没有使“奥数热”降温。记者在哈尔滨市采访发现,暑假里“奥数”培训市场依然红红火火。
虽然目前各公办学校的“奥数班”已基本消失,但民办文化学校“奥数班”仍十分火爆。记者在香坊区健康路华文中学旁的一个“奥数班”里看到,一间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坐着30多个孩子,里面没有空调,像一个大蒸笼。老师在上面充满激情地讲着,可有的孩子因为听不懂,就在课桌下翻起了卡通书,有的甚至趴在桌上睡起了大觉。
与这间教室里学生的状态相比,隔壁教室里家长的学习态度可就认真多了。他们通过观看电视机里同步直播的隔壁教室上课的图像来学习,并不停地做着笔记。教室里闷热,他们的额头上挂满了汗珠。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跑到操场上去玩耍,可是家长们却涌到隔壁教室里,围着老师不停地追问课上没弄懂的问题。
一位姓曲的家长说:“奥数题难,有的连大人也搞不懂。为了回家后能好好辅导孩子,所以家长只能陪着孩子一起来上课。”
家长曹莹对记者说,为陪孩子学“奥数”,她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听“奥数班”的老师说,孩子如果在“奥数”比赛中得了奖,小升初进名校的把握就大一些。
家长李楠说,目前,一些名校口头上表示执行国家规定,背地里却继续把“奥数”成绩作为录取门槛。如果孩子没有学过“奥数”,肯定会被名校挡在门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奥数”题目走的是偏、怪、难的路线,着重点在于一些细微的解题技巧,容易把学生引入一种狭隘的思维空间,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大多数孩子并不适宜学“奥数”,那么为什么现在又会出现“全民学奥数”的现象呢?哈市教育局的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所致,家长们把“奥数”当成了择校的“敲门砖”。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不解决,“奥数热”就很难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