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6日讯 鹤岗市卫生学校在全省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中,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通过实施“五个科学推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1、科学推进招生工作,促进学校长足发展。面对今年“3+2”高职停止招生、学生生源锐减的严峻形势,校党委高度重视今年的招生工作,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查找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问题,通过电话咨询、召开座谈会、下发征求意见单的方式,广泛征求省内外中等职业学校、在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梳理意见建议和认真分析学校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后召开了2次招生工作推进会,成立了工作推进组,采取“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主要抓、招生办具体抓、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做法推进招生工作,形成了领导有力、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开通了招生信息网络,广泛宣传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项招生优惠政策,并按照“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路子,科学制定招生简章,并发至全市部分中学,争取各学校支持。
2、科学推进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结构不优化的实际问题,学校紧密结合“教学质量提高年”活动,大力实施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切实使学生理论上“应知”、技能上“应会”。一方面,调整专业设置。根据用人市场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取消临床医士类专业,并将长线护理专业调整扩展到口腔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护理、社区老年护理等专业,率先在全省开办了男护班,专供120急诊急救及外科手术与重症监护等岗位需求,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同时,紧紧跟上地方医药工业发展的步伐,增设了制药工程、药品管理与营销、药物分析与检验等专业,调整了统招大专高级护理及全科医学专业,拓宽了办学层次及领域。另一方面,优化课程结构,着力构建新的符合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增设了形体与礼仪、职业生涯设计、人际沟通、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培养方向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组织力量自编教材,现已完成《护理专业“应知必会”知识和技能手册》、《护理专业技能达标手册》、《常见病与中西药治疗》和《中西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等校本教材28册。
3、科学推进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管理理念,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建立学生日常管理量化考核制度,从出勤、纪律、卫生、寝室管理、文明礼仪等方面约束管理学生并与实习就业挂钩,强化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为实现管理与服务并举的目标,在校内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力求通过活动规范管理,通过管理为学生服务。今年上半年,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力度,利用每周一、三、五下午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了口才、太极拳、篮球、足球、书法、形体与健身等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职场的需要。
4、科学推进基地建设,努力拓展实习空间。为实现学生全部顶岗实习的目标,学校组织专人到中国煤炭总医院、天津急救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11家国内较大医疗卫生机构和三精药业、乌苏里江药业、哈药集团等8家著名医药集团进行学习考察,并与其沟通建立稳定的就业实训基地。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今年,又新增了红兴隆农垦中心医院、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和鸡西市恒山医院等3家实习医院,并已安排实习学生512名,首次实现了学生全部提前顶岗实习。截至目前,学校已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21家,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甲等医院8家,形成了立足四煤城,辐射国家重点城市和区域的实习就业网络。
5、科学推进就业保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科学分析就业市场形势,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前置,提出了“以特色促进就业,以就业保证生源”、“送出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和“就业工作网络化”等一系列新的工作思路,利用各种媒体和信息渠道把握就业动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同时,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与就业基地共同推进“合作培养”和“订单式”培养工作,进一步巩固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已完成与鹤岗市人民医院合作培养男护学生,与龙宝和天帮药业“订单”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与中国煤炭总医院“订单”培养礼仪导诊护士等合作培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局面,截至5月末,已提前安置136名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