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同江市以群众满意为总目标建立持续整改长效机制
2009-08-06 15:19:4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6日讯 同江市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总目标,创新建立动态持续整改机制,让党员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从市委办、政府办、纪检委等部门抽调干部成立了“民情民意分析中心”,分战线设9个民情征集工作组,通过开设政府网站、发送手机短信、悬挂意见箱、设立专线电话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征集民情民意,做到“四必访”,即重点服务对象必访,有意见的单位和个人必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必访,离退休干部必访。定期召开民意信息沟通会,通报全市民情民意动态,发布“民情民意预警”,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督办,迅速妥善解决。聘请95名乡村信息员,建立10个“民意直报站”,构建了市、乡、村三级民意征集网络,及时快速反映突发事件,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八岔赫哲族乡民意直报站在征集群众意见时,了解到农民强烈要求把八岔岛承包期满的耕地分包到户,且事态有逐步升级倾向。直报站立即将这一情况反应给乡党委,经深入调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票决通过了把9000亩合同期满耕地全部分包给村民,维护了群众利益,维护了农村稳定。

  二是建立推进机制。建立了党员干部大下基层、强力推进机制,党员干部到问题多、矛盾深的地方同群众一起攻坚克难。针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明确责任部门、立即给予解决。深化“联系农村、服务农民”工作机制,开展了“六个一”帮扶活动,即每季度深入一次联系点了解工作、为帮扶村联系和推荐一个致富项目、进行一次专题访民活动、送一批物资和图书、解决一个突出问题、每名机关干部交一位农民朋友。全市80个市直单位与85个村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帮助农村实施自来水、有限电视、农田基础设施、村活动场所等项目,维修通村公路85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建立信访领办制度,明确信访首问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及时为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保持社会稳定。针对涉及群众民生,整改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列入年度工作日程,抓紧解决。投入资金5300万元,实施“为民工程”,重点解决“上学难、就医难”问题。启动了第三中学寄宿楼、人民医院综合楼等建设项目,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新建同江公园、城市东西外环路等重点项目,改造市区主次干道20余条,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加快通村公路、农田水利、扶贫开发、新农村等项目建设,实现了科学发展群众受益。针对整改难度大,需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超前谋划,积极推进,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立大项目重点推进工作制度,积极推进中俄跨江铁路大桥、风力发电、省际铁路等大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目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4500余人,转移土地5.4万亩,建设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5个,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建立监督员、联络员、参议员“三支队伍”,促进了问题及时有效解决。设立监督员,强化社会监督。聘请4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农民代表和社区工作者组成了行风督查队,对各单位、各部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长期监督。随机组织群众对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通过媒体公开测评结果,促进问题有效解决。通过信访局人民信访征集办和市长信访电话办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责成相关部门及时办理,将办理结果向当事人通报,真正实现群众满意。设立联络员,加强互动交流。选调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后备干部,组成解决制约科学发展难题的联络员队伍。积极参与基层党的建设,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认真开展谈心活动,调动基层干部职工为民服务的工作积极性。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增强群众致富本领。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5期,培训下岗职工、党员群众5240人次,为市民提供致富信息260条,寻找致富项目118个。设立参议员,促进持续整改。把发挥市、乡两级党代表作用作为重点,针对党员、群众关注的阻碍科学跨越发展的问题,多思考、多出点子,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议案,当好“参议员”。同江镇党党代表提出发展订单农业的建议后,镇党委主动与蔬菜基地联系,签订3000亩的出口蔬菜种植合同,使126户菜农年户均增收5000元。活动开展以来,党代表共提议案136件,全部办理结案,群众满意率达95%。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