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铁力西大桥最早建于1971年 桥型存在抗位移力差缺陷
2009-08-07 17:28:5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尤佳 路云强 陈静 杨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铁力西大桥桥头石碑上标注的新桥部分竣工时间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东北网8月7日讯(见习记者 尤佳 记者 路云强 陈静 杨禹)2009年6月29日凌晨2时30分左右,铁力市呼兰河大桥发生垮塌,造成7辆货车与一辆微型面包车落水,4人死亡,4人受伤。目前已有21人获救。

  铁力市西大桥位于国道G222哈伊公路K123+934处,该桥由不同时期修建的不同桥型、不同标准的两幅桥组成。一幅为1971年设计、1973年建成的5跨净跨径30米等截面悬链线双曲拱,该桥全长175.20米。当时正值文革时期,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安全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的问题(当时人们来往通行仅靠下游的一座简单木桥),原铁力县革委会决定建设该双曲拱桥。设计单位为原黑龙江省交通局公路勘查设计大队,施工单位为原铁力县交通局下属工程队。设计荷载为汽—13级,拖—60级,工程总造价大约45万元。另一幅为1996年哈伊公路升级改造时新建的相同宽度的5跨32米T型刚构桥,设计荷载为汽—20级,挂—100。大桥全宽15.5米,中央设分隔带,新旧两幅桥为分离式结构。

  双曲拱桥是上世纪60年代我国建桥职工创造的一种桥型,这种桥型因具有无支架施工、节省建筑材料的优点,当时在全国广为修建。但该桥型同时也存在着上部结构整体性和抗位移能力差的缺点,80年代以后,已逐渐被其他新桥型所取代。铁力市西大桥旧桥一幅在运行36年后的2009年6月29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发生垮塌。2007年省公路局危桥办曾对旧桥部分进行维修加固,并组织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和验收。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