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大庆车改陷两难 处级车补是科级10倍遭抵触
2009-08-20 07:26:5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根据中纪委、公安部、监察部、审计署的调查结果,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公务车共5221755辆。这些车一年共消耗4000多亿元。

  因计算口径不一,不同专家所采信的数据不尽相同。近4年来,见诸媒体的中国公车总开支横跨3000亿至6000亿元。

  而11年前,我省大庆市也拉开了中国第一次公车改革浪潮的大幕,并成为浪潮中的焦点。11年后,大庆沉默在进退两难间。

  按级别划定并差距极大的补贴,部分公车留用,有部门改有的不改的“双轨”———改革的不彻底,最终让改革难以继续。

  最终,大庆车改停滞。甚至有些部门退回从前,继续购买公车。出现私人车补与公车使用并存的局面。

  背景

  据公开数据,被认为全球最廉洁的芬兰,全国只有5个人有公务专车:总统、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

  事实上,对公车的配置及使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1989年曾下发《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等文件,进行规范管理。“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

  据北大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观察,中央部委对上述规定尚算重视,而在地方几乎已成空文。目前在全国绝大多数乡镇,书记和乡长一般都配有专车。

  2003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同心公布了一份公车私用情况调查。称一些地方的公车,公务用途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趋严重。”

  对于车改,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几次浪潮中的车改试点,都是“从下至上”的路径,更多属于地方自发行为。这使车改缺乏足够强大的动力,还会遭受更多阻力。

  王锡锌教授认为,车改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官员用车福利的合法性,和纳税人权益是否可不受损。

  王锡锌认为,车改单位往往举出各种数据,来显示车改的必要,其实在逻辑上并无证明力。“公民如何知道你的数据是否真实?”

  车改试点往往又是一刀切,又容易使官员的公车福利,“该减的没减下去,不该加的却多了一笔车补。”

  周天勇教授认为,很多车改试点的地方官员确实抱有改革的善意,但从全国角度看,只有中央加大整治力度,严格公车制度,让社会各界参与监督,车改才能改好。


 

  改革之初当年节支五千多万

  1998年2月16日,大庆市开始车改。范围是:市直机关(含有机关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处级以下(含处级)干部,包括科级和一般干部。

  大庆市车改前统计,1997年底,财政负担车辆1350辆,车与司机费用合计每年近5000万元,加上购新车费用和大修费用,年度公车费用支出8500万元以上。

  首批车改59个处级单位,涉及车辆402辆。车改后,留车106辆,卖车220辆,交办70辆。

  对于交车的车改单位官员,大庆给予交通补助政策:正处级每年补助18000元,副处级14400元,正科级2880元,副科级2160元,一般干部每年1200元。

  2005年大庆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车改前,市直机关这402辆车,包括216名司机,每年费用约1627万元。车改后,每年费用887万元,直接节支740万元。

  该委还称,上交的70台车和对外出售的226台车,变现收益1142万元,当年不再购置新车节约3300万元,财政不再安排大修费节支约200万元,以上几项合计,车改当年共节约资金5380多万元。

      遗留之患“一用车就打仗”

  作为最早车改的城市之一,大庆车改引来国人关注,甚至可以说全国轰动。

  大庆车改至今,大庆市车改办副主任于春学参与接待的到大庆考察学习团近300次。取经的人不少,但大庆人心里清楚,大庆的车改并不彻底。

  大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国彬称,车改后,得到车补的处级干部,拿出一半补贴,用于养部里的两辆车。

  陈国彬坦承,虽然自己买了私车,但公务时还是用公车。

  “一用车,就打仗。当时办公室管车的主任,没少挨骂。”陈国彬说,遇到几个副部长都有事,都觉得自己分管的工作重要,车就安排不过来。

  大庆市发改委总结认为,大庆车改存在双轨制问题:市区改了县里没改;市直机关有的部门改了,有的部门没改;一个部门内部,一部分人改了,一部分人没改。


 

      利益之差科级干部普遍抵触

  大庆车改当年,就有官员写上访信。

  根据1998年的政策,大庆参加车改的正处级官员每月补贴1500元,副处每月1200元,而正科级每月仅150元,副科120元。

  “你看看,处级干部的车补是我们科级干部的10倍。”大庆市政府研究室一名官员慨叹,补贴差距太大。

  “少数科级干部感到与处级发放的交通费差距太大,心理不平衡,有个别人向政府写上访信。”1998年,黑龙江省机关事务协会在大庆调研发现,车补的差距过大,导致当时科级干部抵触情绪较大。

  2002年,大庆市调整车补标准:正科级每月由120元调整到240元,副科级每月120元调整到180元。

  2005年,大庆市发改委调查发现,科级干部普遍反映,调整后标准仍很低,处级和科级的补贴差距依然过大。不过,此后至今,大庆的车补标准再未有过调整。

      难言之隐车补在,公车亦在

  根据大庆市最初的方案,车改的第一步决定,市直机关从1998年起不再购进新车。不过,这一规定流产了。

  8月13日下午6时许,大庆市政府大楼东门外,不时有丰田4700、丰田4500、奥迪A6等高档车,到门口接下班的市领导。

  大庆市直属机关车队资料显示,目前该市副秘书长以上官员46人,配车46辆,分别为7辆丰田4700、20辆丰田4500、17辆奥迪A6、1辆奥迪A5、1辆帕萨特。

  “每个新领导来,都不愿意坐旧车,都得买新车,而且都得是好车。”该车队一名司机说。

  另一个让车改办尴尬的是,部分车改部门在车改后,又以车不够用为由,购买了新车。

  车改后,大庆还出现了上级机关到下级部门和企业要车用等问题。

  “对发现的借车、求车等问题,都做了相应处理;对公车私用进行了检查,对违规车辆全部给予处罚。”大庆市发改委称。

  “被改的部门基本都是不满的,可以说大庆的车改现在很尴尬。”大庆市委一名官员说,这正是车改办不愿再谈车改的原因。

  “像我这样的正处,车补如果调整到2.5万就差不多了。”陈国彬说。不过,他认为,就目前大庆的情况看,不动是最好的,“一动则乱”,如果有新的状况,有些部门很可能要求不改了。

  大庆市委一名官员认为,如果还是现在这个车补标准,来征求各单位的意见,估计所有科处级干部,都愿回到车改前的状态。

  “车的问题,是加强管理的问题,不是改革的问题。你车为啥消费这么多,你为啥不按国家配车标准啊?谁批准你花100多万买丰田4700啊,谁批准你花50多万买奥迪A6啊?”8月13日,大庆车改办副主任于春学认为,车改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车改模式】

  大庆车改提出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公务用车,实现职务消费社会化、商品化、货币化。

  车改范围和对象,市直机关(含有机关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处级以下(含处级)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53个单位中,首批参改单位为32个,公、检、法和农口等一些单位未列入车改范围。

  车改措施包括“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等。其中规定,1998年1月1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车,改发交通费。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

  按级别发放车补,正处级每年补18000元,一般干部每年1200元。

  【目前情况】

  改革难以进行,部分单位公车“复辟”。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