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8日讯 伊春市伊春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把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实施“七大民生工程”让群众得实惠。
一是实施“就业工程”,把握民生之本。按照年内就业工作目标,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开展了“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党员干部走千家”活动,共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38个,上门开展各类服务500余次。同时,举办了“春风送岗位”下岗职工再就业现场招聘会,为民营企业与求职者搭建了就业信息平台。1~6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646人,安置就业1646人,安置率达100%。
二是实施“平安工程”,提高群众安全感。坚持把加强平安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争当全市第一警”和“创一流、站排头、树形象、保平安”活动,筹资85万余元,加强了211个视频监控点建设,建立了以各街道社区专兼职治安员为骨干,广大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防范体系,使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同时,开展了“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1~5月份,全区综合发案率同比下降49.8%,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三是实施“健康工程”,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针对东升办事处辖区内的群众到市区内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在东升辖区的中心地带兴建了600多平方米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投入60余万元完成了硬件建设。同时,为使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进档升级,进一步下大力气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场所建设,在市区内共设立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形成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新格局。
四是实施“教育工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以做人民满意教师、建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累计投入350余万,更换教育教学微机700台,切实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大了教师队伍培训力度,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参观学习,通过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本领。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十项决定》,有效解决了当前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
五是实施“保障工程”,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制定出台了《伊春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管理试行办法》等四项制度,在社区普遍建立了由居民代表组成的低保评审委员会,将低保的审批权直接交给了群众。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采取有利措施,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扩大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同时,通过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及深入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和“寒冬送暖”、“关爱功臣”等主题实践活动,使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得到了妥善解决。
此外,该区还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力争2009年完成改造拆迁面积2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住宅面积3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2亿元,安置居民6440户;通过实施“文化工程”,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速发展文化产业。优化发展现代传媒、文化创意、文化娱乐、体育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文化品牌,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