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北区及周边县具备一定急诊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
松北区及周边县具备一定急诊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
东北网9月3日讯 8月16日,一名住在松北区的老人不慎在家摔伤,面部被碎玻璃划伤数处,鼻子几乎被划断。由于附近医院表示无法为老人缝合伤口,家人只能送老人去江南。然而,江南子女等着接老人,老人又急于去江南,可堵车的公路大桥阻挡了这一切。近两个小时后,受伤老人才被送到市第一医院。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松北区常住居民有20余万人,没有一家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也没有设立“120”急救点,一旦居民发生重大伤亡、急病,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抢救。
外伤缝合
老人深夜跨江急救
提起当晚的就医经过,68岁的王老先生仍心有余悸。
8月16日20时许,王老先生在家中登高打蚊子,没想到失足摔在茶几上,茶几的玻璃碎片将他面部划伤多处,鼻尖部分与鼻子仅有一点皮肉连接。家人立即用一条毛巾捂住老人的伤口,将老人送到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但值班医生表示,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不能为老人缝合伤口,建议将老人送往南岸的医院抢救。眼见捂住老人伤口的毛巾渐渐被血浸透,家人立即开车赶往公路大桥。
20时30分许,公路大桥上仍在塞车,王老先生的家人打开车辆的双闪灯,开上逆行车道。1小时40分钟后,第二条毛巾也被鲜血浸透,王老先生才被送到市第一医院。22时许,王老先生被送入急救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王老先生的伤口被缝合了13针。医生告诉家属,由于王老先生受伤后血流两个小时没能得到处理,不排除伤口被感染的可能,需要留院观察。
20万居民
紧急抢救只能过江
据松北区医疗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赞介绍,目前松北区仅有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和普宁医院两家二级以上的专科医院,还没有一家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也没有被纳入到“120”急救范围。现有的医疗机构大多是在原有的乡村医院基础上增设了部分设备和人员,且有一部分医疗机构设立在区属的乡镇。成立松北区后,这些医疗机构虽然按照规定配备了急救的药品,但在设备上仍不能满足急诊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松北区常住居民20余万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两万,松北区现有的医疗救助条件很难满足突发紧急医疗状况时就地抢救的要求。现阶段,松北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抢救设备可以应对农药中毒等中毒事件,但在遇到心血管疾病突发及外伤等急重患者时,一般只能进行基础处置。
王赞表示,虽然呼兰区内的医疗机构设施比较全,并设有“120”急救机构,但从松北区赶往呼兰区至少需半个小时车程。
达成意向
大型医院有望落户
采访中,一些从江南搬到松北区居住的市民提出了医疗方面的顾虑。65岁的宋老师表示,他退休后原本住在南岗区,他的儿女为了孝敬他,在松北区买了房子,就是看中了松北区空气好,环境清静。他的很多朋友都在松北区居住,因为年纪大了,他们更希望居住地附近能有好的医院,住着“安心”。王老先生表示,幸好这次受伤没有伤及动脉,如果遇到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突发或动脉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王赞表示,区政府正在与一些大型医院沟通,并将医院建址所需用地纳入松北区的规划中。目前,哈医大四院已经与松北区政府达成意向,有望在松北区建立综合性医院,解决松北区居民急诊、看病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