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2日讯 中共七台河市桃山区桃南街道文苑社区总支委员会文苑社区位于市中心地段,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6094户,15346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7人,社区工作人员12人。几年来,社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学习型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健康教育促进社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中,社区党总支坚持“试点创特色、工作求突破”的总体思路,立足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措施、注重实践、突出特色,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抓学习,促提高,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社区党总支坚持把抓好学习调研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学深、学透,真学、真用上下功夫,使科学发展观入心、入脑,成为推动社区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是活化形式深入学。为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社区党总支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专家讲学与深入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边学习边工作边思考,使学习调研活动有声有色。活动开展以来,发放各类学习资料81本,组织集中学习12次,展示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3次;邀请市委党校教师对社区党员进行专题辅导,听清华大学王勇教授和市宣讲团讲党课,累计培训党员干部152人次;撰写心得体会39篇,提出意见建议28条。二是开展活动交流学。组织开展了“党员讲课”活动,要求每名党员结合各自的所学、所思、所感,轮流讲课,达到互补、提高的目的;组织开展了“结队帮学”活动,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党员,支部安排专人结成帮教对子,一带一的开展学习。三是强化宣传共同学。社区辟建了十八米长12个板块的宣传长廊,开设专栏,根据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并印制和发放宣传手册,大力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察民情,顺民意,找准社区科学发展的定位
找准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是实现社区科学发展的前提。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坚持把查摆问题与体察社情民意相结合、与进一步明晰社区发展定位相结合,切实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透”、把方向找“明”。一方向,开展“四进”察民情。广泛深入地开展“进楼院”大家议、“进居户”重点谈、“进学校”专题访、“进单位”询对策,让社区工作人员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使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各个层面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形成推动社区科学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开展“五查”找问题。以社区党总支组织生活会为载体,围绕查思想观念是否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查工作思路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服务能力能否满足居民群众的需要,查工作方法是否切合实际、科学管用,查工作作风是否有利于社区科学发展,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深入分析检查的基础上,明确了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服务设施不健全、服务项目还需完善、文化活动不多、群众参与面不广等需要重点解决的12个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了全新的发展共识。
三、抓整改,明思路,提高社区科学发展的水平
社区党总支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提高社区科学发展的水平作为整改提高阶段的重点,以“取得成效、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坚持开展“三问”,确保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取得实效。一是“问计于民”,解决群众所需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向百姓寻求解决的办法。比如,为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根据居民的建议,社区成立了流动图书室,开展了“读书留言、以书会友”活动;利用文体活动室,每逢周六、周日举办社区居民联谊活动,受到了群众好评。二是“问计于先进”,解决视野不宽的问题。组织社区干部参加区里和省里组织的赴山东青岛、新加坡等地学习考察活动,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与先进省、市的社区工作者就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讨,认清不足,找准差距,为补足弱项和短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问计于专家”,解决发展定位的问题。向专家请教社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疑释惑,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科学发展的定位,明晰了工作方向,确定了“打造文化品牌特色,创建和谐示范社区”的发展思路。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社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提档升级。一是实现了社区服务设施提档。社区办公用房由过去的330平方米扩大为目前的1044平方米。建立了“两厅四室、两场四基地”,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两厅”即130平方米一站式办公大厅、40平方米多媒体服务厅;“四室”即6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80平方米文体活动室、20平方米心理咨询室、40平方米警务室;“两场”即2个社区文化广场,共3000平方米,安装了16套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休闲娱乐场所;“四基地”即青少年素质培训基地、法律援助基地、下岗再就业基地、残疾人康复训练基地。二是实现了社区服务水平提高。广泛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等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社区为居民清理环境卫生死角死面5处,在居民区栽种水蜡1千余株、杨树747棵、丁香906棵,栽种花草15000余平方米;解决居民间矛盾纠纷83起;为贫困儿童捐衣物256件;安置5名残疾人就业、32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三是实现了社区管理机制提效。探索建立了“纲目化管理”模式。以居民小区为纲,成立党支部;以楼宇为目,成立党小组。每个党支部都组建了育英树人队、政策宣讲队、环境管护队、平安巡逻队、公德巡查队、网吧监督队、爱心帮扶队、便民维修队等8支义工服务队,每支队伍至少有5人组成,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监督。义工服务队在完成规定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负责社区居民信息的反馈收集,及时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呼声反映到社区党组织,使群众关注的热难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建立了社区党组织星级考评机制,将入户率、出勤率、居民满意率、突发事件处理、为居民解决实事、党员管理、环境卫生、宣传报道、指标完成、居民上访等工作进行量化分解,形成了科学的考核体系。社区党总支每月评定一次,将得“星”情况上板公示,每季度一小结,每半年一总评,年终兑现奖惩,有效调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立社区共建共管机制,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寻找和建立在党建、互助服务等方面的结合点,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评选、环境卫生整治、“送岗位”、“送温暖”、文体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党建工作联抓、社区服务联做、文体活动联办、社会治安联防、精神文明联创的良好局面。四是实现了社区文化特色提升。社区组建了业余民乐协会、美术书法协会、太极拳协会、夕阳红俱乐部、老年艺术协会、老年合唱团、老年舞蹈队等多支业余文化组织和文体队伍。以文化长廊、文体活动室、社区学校、文化广场等为阵地,开展了书画展、泥塑展、根雕展、诗歌讲演,“十星”照社区、好邻居”家庭评比等“爱社区、促和谐”系列主题活动,承办了桃山区三届邻居节。聘请了36名退休党员,对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进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名家会馆,成为吸引社会各界文人雅士开展各类高雅艺术交流学习和培训活动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成为全市社区文化的特色和亮点,营造了翰墨飘香的文化艺术氛围,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邻里关系和睦和谐,社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