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8日讯 “10月21日上午:到十四街20号院的马姨家晒秋菜;22日下午;到32号大院查防火,居民反映外来人口在室内存放大量塑料……”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派出所片警杨帆的衣兜里,天天揣着一本“备忘录”,上面记载着片区居民“嘱托”他办的事情。
“备忘录”打动居民心
今年30岁的杨帆是尚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3年前,他被分配负责周边三趟街的7个老式大院的治安工作。一次,委主任不在家,他到居民家作入户调查,可不管怎么敲门,居民们就是不开门,没办法他只好在楼下站着,发放警民联系卡。
时间久了,居民们看杨帆挺勤快,有事儿还真主动给他打电话。一天,道里区西十四道街20号大院的李大娘求他办个身份证,他满口答应第二天办完就送来,可因办了一夜案子,没抽出空给李大娘送去。几天后杨帆再去时,老人们告诉他,李大娘整整等了他一天,埋怨他说话不算数。据杨帆讲,从那次以后,为了不“忘”事,他特意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把居民交办的事一一记录下来,只要他答应给办的,就必须按时办完。
大院年龄最小的“家长”
去年的一天晚上,家住斜角社区的王大爷老两口拦住了刚下班的杨帆,老人称他们上高中的孙子整天沉迷网络,逃学在家玩游戏,老两口把电脑藏起来了,孙子把家里砸得一片狼藉。杨帆听了老人的讲述,将老人的孙子邀请到警务室,与他谈心里话,并指导他做一些感兴趣的电脑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工作,老人的孙子终于回到了学校。
家住十四道街20号院的大刘,刑满释放找工作四处碰壁,又有了破罐破摔的念头。杨帆了解情况后,他多次跑有关部门,想办法为大刘争取到了学习网页设计制作的机会,使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大爱演绎“警民一家亲”
据杨帆讲,在片区的这几个大院中,多数人家还在烧煤炉,入冬后,给一些独居的老年人家登房顶通烟囱就成了他必干的“公务”。居民们讲,杨帆当3年片警,他们相处得就像亲人一样,谁家缺人扛煤气罐、晒秋菜、装修刷墙,都找他帮忙。
在杨帆的“备忘录”中记着这样一段话:“当我手里捧着骨头汤,泪水一滴滴滴到汤里时,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据尚志派出所教导员贾雷讲,有一次杨帆扭伤了脚,医生让他在家休息,可他没几天就上班了,导致脚伤复发。在医院,平时连肉都舍不得吃的李大爷,特意炖了一锅骨头汤,一口一口地喂进杨帆口中,这件事让杨帆深为感动,他用自己的爱心换回了真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