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9日讯 (韩大伟 记者 朱丹钰) 依安县把改造低产田与造林绿化紧密结合起来,以合作社的方式整合依龙镇自强村34户农民1500亩低产田进行连片改造。目前,这个黑龙江省首家林业合作社---依龙明山林业专业合作初具规模,使依安县林业生产趋于标准化、效益化、规模化、专业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
依龙镇自强村有1.6万多亩耕地,其中近十分之一的土地属于典型的低洼易涝低产田,旱不能灌、涝不能排,90年代初曾改造为水田,但由于水源问题遭致失败又改回旱田,只能连年种植单一的大豆品种,常有弃耕现象。农民王庆华家的36.8亩承包地就在低产田之中,他告诉记者说,这块地即使是最好年头,也只能打五十斤到一百斤粮食,收入不足五千元,还常常遇到入不敷出的年景。
明年作为贯彻省委、省政府三年绿化龙江大地战略部署的关键年,依龙镇将完成3850亩造林任务,而破解林业用地的难题也成为当务之急。该镇党委书记赵德舜提出了将造林绿化与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的设想。他对记者说,自强村这块土地有集体的机动地,也有农户的承包田,涉及到34户农民,总面积达1500。如果能够集中改造,不仅使低产田产生高效益,还可以破解造林用地的难题。为将低产田变为良田,经省、市、县林业专家论证和各级领导“把脉”,依龙镇决定成立林业合作社,对1500亩低产田连片改造,发展林果经济立体开发。
自强村通过召开低产田承包户座谈会,广泛宣传动员,多年来饱受低产田之苦的34户农民一致同意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统一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成立了全省首家林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改造后的1500亩林业示范园区命名为林业科普园,本着宜果则果、宜杨则杨的原则,进行立体开发,将栽植果树1000亩,杨树300亩,松树及园林绿化100亩,垂柳100亩。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林下种植草莓、瓜菜,养殖林蛙、鱼类和家禽,生产绿色食品。使之成为集科普示范、林果经济、养殖经济、园林绿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区。
经过一个秋季的建设,目前,依龙明山林业合作社现已完成水利工程、园区围栏、鱼塘、景观设施、造林整地等多项基础工程。据测算,过去这块地大豆一亩地只能打五、六十斤,通过完善水利工程工程,仅林下经济一项,就可以达到半亩顶一亩的效果,林下经济这一部分已经远远超过老百姓原来的收入,其他林果收入将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新亮点。而以合作社的方式发展林业生产,也开辟了依安县造林绿化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