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1月14日电 记者日前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万亩种子园采访时了解到,大兴安岭地区10年内将实现全区林木的良种化和基地化。
据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站长宋光辉介绍,林业的周期为20-30年,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高寒地带,无霜期短,林木生长缓慢,周期更长。因此,应用遗传品质优良的种子发展后备森林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良种壮苗是培育品质优良的森林资源的基础,优良种子育苗造林和普通种子育苗造林相比,树木高、茎、及材积遗传增益均提高了8%—10%,抗逆性也有显著提高。
据介绍,大兴安岭万亩种子园是亚洲最大的樟子松人工无性系种子园,是大兴安岭地区林木优良种子生产基地,其面积超过1.5万亩。该种子园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东南坡加格达奇区内,园内共收集各种优质树5万多株,主要树种为樟子松、其次还有兴安落叶松和红皮云杉。
宋光辉表示,大兴安岭万亩种子园现已进入初步结实期,形成了年产1000公斤纯种子的生产能力,可满足全区30%的用种量。目前大兴安岭林区树种大多数采自林区内的天然林和母树林,良种使用率不到40%。而北欧一些林业发达国家良种使用率高达80%,我国平均良种使用率为40%以上。
据了解,该种子园再有8—10年即可进入结实盛期,产种量将从现在的1000公斤提高到3250公斤,可满足大兴安岭地区林木良种的需求量,届时大兴安岭将跨入林业的集约经营和科学经营。
据介绍,地处祖国边陲的大兴安岭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有林地面积65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8.7%,是东北乃至华北的天然屏障,是黑龙江、嫩江两大河流的发源地。据专家测算,这里每年仅纳碳、贮碳、制氧等方面创造的生态效益就高达1163亿元,对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