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0日讯 为保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有序进行,大兴安岭教育系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思路,采用“五学并举”的总体方式,较好地化解了工学矛盾。
一是区分层次学。各单位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外,还结合教育实际,选学中央、省地领导有关教育的讲话和省地教育工作会议内容。结合全区教育系统开展的“践行新规范”师德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提炼一句教育格言、写一篇师德教育学习心得(或教育教学随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帮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或学习困难学生,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迎庆第25个教师节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学习一个先进典型、重温一回执政历史、研讨一次业务知识、宣讲一堂政策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教育党员深刻感受党的伟大历史功绩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组织党员抓好本职业务和技能技术学习,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和师德论坛活动,学习“兴安园丁”和韩国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宣传身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向全社会展示爱岗奉献、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
二是灵活安排学。有的支部按照班主任、科任、教研组等不同岗位成立几个学习小组,由组长组织党员进行学习。有的支部把集中学习和开展活动安排在上班前和下班后1小时或部分双休日时间,有效地避免学习实践活动和正常教学工作的冲突。有的支部将学习资料全部上传校园网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党员教师可在电子阅览室进行学习,也可在家中的电脑前开展自学,既方便教师的工作学习,又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是形式多样学。各校通过领导宣讲带学、专家辅导讲学、分批培训调学、典型事迹导学、网上交流助学、专题研讨深学、知识竞赛促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教师研读必读篇目,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推动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地生根。
四是结合岗位学。把开展理论学习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联系起来。完善“远程培训+骨干班次+校本研修”的培训模式,组织了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培训活动,使参培人员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抓好“五评三赛”活动(“五评”即评教育局长、进修学校校长、中小学校长、中职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的听课笔记,评精细化管理档案资料,评校本课程研发与开设,评校园环境建设,评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三赛”即第三届“金烛杯”课堂教学大赛、班主任专业能力比赛和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赛),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思想认识与服务技能双提高。还组织各种形式的组内教研、跨组合作、跨学科交流、业务讲座、教师赛课、课文朗读大赛、硬笔书法大赛、教育随笔大赛、教育叙事大赛、案例、课例大赛和主题师德论坛等活动,并采取“以老带新”和“以新帮老”的方式,让新老教师互通有无,实现共同进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提高。
五是宣传动员学。在大兴安岭教育网站建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刊载学习资料,传达有关精神,宣传活动进展,介绍经验做法,交流心得体会,保证了传达精神的及时性、活动宣传的时效性、学习资料的多样性,成为活动的交流阵地和学习平台。设置专用邮箱、网内电话,便于上下沟通联系。编发《工作简报》7期,对开展活动的动态予以宣传报导。各校也通过校园网、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