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尔滨建成北方专用汽车改造项目现场。东北网记者 顾硕摄 |
![]() |
哈尔滨平房区动漫产业基地。东北网记者 顾硕摄 |
![]() |
哈飞研制生产的直升机。资料图 |
编者按:为反映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亮点、新变化,进一步促进哈尔滨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全面发挥哈尔滨在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省委宣传部和哈尔滨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哈尔滨“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新战略宣传报道。本网记者11月24日至26日随由省直和哈尔滨市主要新闻单位组成的采访团对近段时间哈尔滨市在城乡卫生环境、交通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和好做法进行集中采访,并于28日起推出系列报道。
东北网12月1日讯 (记者 顾硕) 由哈飞研制生产的36架直九武装、侦察直升机参加国庆阅兵飞越了天安门广场的上空;我国自主设计开发的大型低速增压风洞在哈尔滨市动工建设,使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在低速风洞试验设备和试验技术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老字号企业和已经开工建设的大项目,迅速地扩大了区域的经济规模,给哈尔滨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
不久前结束的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确立了“三年晋一位”的总体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为哈尔滨市的未来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
“目标、思路和战略的实施必须靠项目作支撑,特别是靠支柱型项目做支撑。没有项目,再好的目标、思路和战略也是纸上谈兵、空头支票”。哈尔滨市发改委大项目办有关负责人说,哈尔滨抓住“大项目”这个“牛鼻子”,使一批大项目迅速生成、落地,并相继开工建设达产。截至11月20日,15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为100.3%,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是历年来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进度最快的一年。
在这150个市重点项目中,新开工项目55项,完成投资97.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5.3%;续建项目60项,完成投资23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3.3%;建成投产项目20项,完成投资27.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6.8%;前期项目15项,完成投资1.9亿元。从年初设立“项目建设年”,到如今项目建设全面开花,大项目已成为激发哈市经济活力的强劲引擎。
“五大工程”支撑“三年晋一位”
就在不久前,哈尔滨市出台《哈尔滨市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晋位升级的实施意见》,将实施“五大工程”,打造“五个平台”,到2012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前移一位,为未来的发展设定了总体目标。
根据《实施意见》,哈尔滨市将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到2015年,装备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以上,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实施“创新带动”工程,争取成为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区,至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67%;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东轻、东安三菱等尽快进入百亿元企业行列;实施“载体优化”工程,打造哈南工业新城、松北科技创新城,加快工业园区归并;实施“项目支撑”工程,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加强大项目谋划生成,力争目前在建的100项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2年内全部竣工投产。同时,将着力打造“工业强市”工作平台、大项目投融资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和综合协调服务平台五个平台。
“北跃南拓”打造工业新城区
记者在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开发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看到,虽然已经进入冬季,这里依然是一派繁忙的工作场面,这里就是被列入哈尔滨市100个大项目的哈尔滨建成北方专用汽车改造项目现场。
建成北方专用车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建伟告诉记者,建成北方原厂址在南直路上,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厂房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需要。为突破发展瓶颈,企业加快了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的步伐。新厂址今年7月破土动工,目前,混凝土工程已经完工,12月达到暖封闭,可以进行室内工艺配套,争取明年3月实现部分投产。明年底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量2500台专用车,销售收入逾7亿元,利税超过3000万元。
根据哈尔滨新一轮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北跃南拓”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将用15——20年的时间,完成新区开发建设。
届时,松北科技创新城将成为哈市产业高端化、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载体,形成10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集中区,建设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至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产业示范区达到30平方公里。
平房区刘区长介绍,哈南工业新城是以平房区、开发区为基础,整合香坊区朝阳工业小区、前进工业园区、南岗区红旗工业小区、阿城新华工业园区、双城周家工业园区和新兴工业园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到2012年,开发建设36平方公里,基本摆满项目,我们要把哈南工业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使其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工业总量做大的重要载体。
“四方面工作”落实大项目建设
“下一步,我们坚持把抓大项目建设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围绕“努力晋位”这一中心,以干事、成事为标准,全力抓好规划指导、融资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等,四方面工作。”哈尔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下步工作胸有成竹。
加强规划指导。围绕落实市委确定的“努力晋位”发展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充分吸纳高端研究机构以及全市各部门课题成果的精髓,高起点谋划“十二五”时期全市发展定位、各个领域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着力谋划好哈尔滨大都市圈层内区域空间结构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南北联动、跨江发展的新格局迅速形成,为大项目摆放创造条件。
加强融资保障。创新平台融资、信贷融资、债券融资、上市融资和质押融资方式,力争项目融资规模达到1200亿元。同时,创新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重点推进LED产业化、大石化、松花江流域治理、沿江产业带开发建设和航空城等超百亿元大项目的招商引资,确保大项目落地。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强化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责任落实,对影响行政审批效率的各类问题坚决整改。坚持“自己出题自己答”,善于把握政策法规的精神实质,综合运用“条文”,结合实际情况,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推动大项目加快建设。
继续强力推进。进一步完善以市领导包保责任制为核心,大项目工作例会制、专题会制、通报监督制、跟踪督办制、考核奖惩制为支撑的一整套旨在解决节点问题、加快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全力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三类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比2008年增长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