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7日讯 在市政府网站一项历时半年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网上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参与调查者表示,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岗位,会考虑下基层。人力资源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大学生毕业生直面毕业难问题,主动寻求机会的积极姿态,也是政府积极引导的结果。
此次调查分别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政府推动就业的举措、求职行业的选择、期待的月薪标准等不同层面进行调查。在“你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哪里”一项中,30.82%的人认为原因在“毕业生太多”,位列第一,“就业岗位太少”、“找工作太挑剔”和“就业门坎太高”,也都有超过20%的投票。
分析人士表示,“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一直以来被普遍认为是出现就业难的因素,但这种看法并不成立,即便部分人不进入大学,但其仍处在就业的年龄,仍会进入社会求职的大军中,而进入大学学习,则提高了人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加求职的资本。
在“你认为能找到好工作关键因素是什么”一项中,选择“能力”和“关系”分别占41.56%和40%,“机会”、“学历”、“运气”获得的投票则极少。分析人士表示,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历”与“能力”不再是划等号的两个词汇,这是值得肯定的一个认知,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而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找工作靠“关系”,需细分,有的靠亲戚朋友同学提供就业信息,这也是一种关系,找工作的毕业生最需要提高的也是获得信息的关系和能力。
在“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岗位,你是否会考虑下基层”一项中,57.10%的人认为“可以考虑”,而“不会去”的仅有10%左右。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近些年,省市都出台了诸多利于到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毕业生“二次就业”的政策,如考研加分、考政府机关优先录取等,这些政策都刺激了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