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规划
2009-12-11 17:20: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引进高新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大任务,采取新举措、建立新机制,全力开创新局面。突出抓好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集中建设好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安达、肇东五个重点园区,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思路,创新方式,围绕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新科技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主动地同金融部门、中直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和有实力的外资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寻找合作伙伴。抓紧完善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开发建设出高质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现代化城市新区。

  ——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牡丹江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2%,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产业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全面规划建设电网、交通等基础设施。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步伐。

  ——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我省位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要积极主动推进这一区域的经济贸易合作,以哈大齐工业走廊等经济板块为依托,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以边境口岸为节点,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开发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发展战略互动对接,以绥芬河、黑河、东宁、同江、抚远等重点边境口岸为节点,建设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跨国物流网络、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体系。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到我省重点边境口岸投资创业,兴办市场,努力形成立足龙江、服务全国、辐射欧亚、通往世界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到2010年,功能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基本得到控制;特色产业、生态产业等替代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以生态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继续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补助标准。坚决杜绝超计划、超限额采伐,有计划调减木材产量,加强对珍贵树种和草原、湿地的保护,加快推进生物多样化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林下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林工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要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基础建设,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集群,围绕水稻、大豆、肉类、渔业、乳品、禽蛋加工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创出一批知名品牌。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围绕实施精品旅游战略,集中力量建设好“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镜泊湖渤海国旅游集合区、兴凯湖旅游度假集合区、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大庆温泉旅游度假区、小兴安岭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区、凤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区”等龙头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具有国际性、地域性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旅游精品和品牌,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过渡。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以牡丹江为核心,以绥芬河、东宁口岸为前沿,以滨绥铁路、绥满公路为轴线,以周边内陆县(市)为依托,呈带状分布的经济区域,要紧紧抓住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战略机遇,把这一区域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加工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形成口岸、临岸地区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带动、支撑全省沿边开放的先导区。依托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境内、境外两个基地一起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使对俄贸易加工区成为我省沿边开放的核心区,对俄、对韩、对日经贸科技合作战略的前沿区。

  ——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以培育和发展特色骨干企业为主要任务,努力整合各种科技资源,鼓励和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核心技术领先、服务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进、基础功能完备、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科技产业园区,发挥高新技术集聚效应,带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优先发展重点园区,以黑龙江中东部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带建设为重点,支持对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推动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