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推动新农村建设
2009-12-18 14:05:13 来源:东北网  作者:谭俊 王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8日讯 呼玛县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档次来促动新农村建设。县委不断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及政策的力度,把积极实施和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惠农政策,作为促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实际,分别运用国家投资资金4028万元修建呼荣灌区工程、850万元建设白银纳呼玛河大桥工程、1116万元加强呼玛镇基本农田建设。呼荣灌区工程年底力争修建完成黑龙江提防9.1公里、总干渠、西山蓄水池,修路、修渠、打井、安置喷灌设施,解决3.91万亩的旱田灌溉。此外,投资4800万元进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呼玛县11个行政村无电历史。拿出460万元配套资金补贴100多家农机大户,使全县大中型农用机械达到4900多台套,农机机械综合作业率达到98%。全面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一折通”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2548万元,补贴户数4547户,满足了农村对农耕资金的需求,激发了农民种地积极性。

  以加快产业经济发展来推动新农村建设。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呈现出多业并举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大兴安岭商品粮基地、全国名牌淀粉为核心的优化麦豆薯产业。2009年实现粮、豆、薯为主的作物播种面积113万亩,预计总产将突破13万吨大关。发展寒带万张皮毛基特色养殖业,建设标准化冷凉型特色养殖示范园区10个,绒山羊、肉牛、獭兔、狐貉等养殖数量超过5万只,来自畜牧养殖业的收入已占据农业家庭总收入的22.2%。建设纯天然、无污染冷水名贵鱼供应基地,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引进、推广冷水鱼优质品种和网箱养殖技术,扩大养殖面积。冷水鱼养殖数量达到20万尾,完成年初确定的百万亩冷水鱼养殖面积的70%。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种植生产基地面积达到80万亩,有2家面粉和食用菌生产企业进行了双A级绿色食品标识资格申报。逐步建立北药培育生产基地,人工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形成了人工种植和山野采集相结合的北药发展模式。大力开发山野菜和山野浆果采集、种植、加工产业。把采集和加工增值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增加农民的收入。据统计,农民采集山野产品连续三年突破3000万吨,年创产值3000万元。积极争取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瓜菜种植和家禽养殖业。将温室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平方米,上市品种增加至50余个,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菜篮子生活。

  以典型引路方式来带动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呼玛县发挥示范作用,以典型引路方式来带动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全县启动了“一手抓示范,一手抓整治”活动,将条件好的村作为示范村,将条件较好的村作为整治村,并统一编入新农村建设第一梯队,重点扶持,积极推进,做到以点促面。目前选定的村都按照县委提出的“一村一品,特色明显”的方针,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且已取得初步成果。木耳村、绒山羊村、蜜蜂村、狐貉村、大棚村、养猪村一批批特色村成为呼玛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在文明家园建设上,围绕改善村容村貌,从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入手,以“三边四沿”绿化为纽带,以重点村为试点,采取示范引路方式,坚持规划先行,基础突破,抓好村庄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通过不懈努力,呼玛县已先后有4个村和40户农民被农业部等四部委授予“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称号。

  以项目发展成效来拉动新农村建设。呼玛县把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作为拉动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在推进项目发展过程中,以整村推进项目为突破口,投资1238万元大力改善三合村、沿江村、红光村、河南村4个项目村的基础条件,建设了总面积3152平方米的草砖样板房52户,撤并村屯144户,主要街道路面硬化率达到100%。此外,投资200万元建设鄂伦春族养马场,投资50万元建设白银纳村食用菌场,又为白银纳工艺品厂追加20万元,为宽河电站投放价值为15万元的鱼苗。为有效畅通农民增收渠道,呼玛县还自筹资金300万元,建设3870平方米粮食储备库。重点加大了香麦公司、绿野公司、丽雪淀粉厂等15家地、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和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发展力度,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