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通河官员回应黑车营运:不断弱势群体生计
2009-12-19 20:30:0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省通河县是一个只有20多万人口的小县,今年以来,这里陆续出现了二百多辆没有合法运营手续的小排量车跑出租,当地运输管理部门在对这些车辆罚款后,为其办理了为期一年的临时营运手续。管理部门此举引来了"养鱼执法"的质疑。但是,当地交通部门对此感到很“委屈”,称他们这么做只是不想断了弱势群体养家糊口的生计,而且也一直在想办法把这些车辆纳入"正规军"。

    有关人士认为,"养鱼执法风波"透视出县域出租车管理的窘境:由于行业法规缺失,基层无法可依。目前,迫切需要科学权威的出租汽车行业法规出台指导基层,规范县域出租车市场。

朱慧卿绘

    "未婚先孕"营运引来"养鱼执法"质疑

    "未婚先孕"是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梁旭在谈到此事时做出的比喻。12月16日,记者在通河县城的街头看到,哈飞"路宝"、奇瑞"QQ"等小排量汽车为数不小,一些车辆还标出"镇内4元"的告示。记者以乘客的身份在街上随机拦乘了3辆小车。驾驶员告诉记者,他们都已经交了5000元的罚款,在运输管理部门办理了为期一年的临时营运证,可以在县内从事营运。据这些司机介绍,目前在县城跑的小排量汽车大多是这种情况。

    小排量汽车交5000元罚款后,就可成为临时营运车辆上路载客。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了网民的热议。一些网民表示,这是变部门行政许可权为经济利益,是典型的"养鱼执法"。网民"佘宗明"认为,缴款准入,成了通河运营部门奉行的准则。借着"加强管理"的旗号,变"罚款为管理"为"管理为罚款",这与其说是执法,不如称其为交易。网民"舒圣祥"说,"养鱼执法",实际就是以执法的名义公开搞权钱交易,违法行为凭借缴纳罚款获得"合法性"或者叫"违法权"。


 

图/陶小莫

    媒体评论认为,只要交罚款,违法行为就可合法化,如此"养鱼执法"令人担忧。"养鱼执法"并非偶然,在一些享受执法权力的部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说得透彻点,"养鱼执法"是部门利益至上的权力意识在作祟,其实质是权力自肥的一种"创新"。这不仅在透支法律的权威性,也是在削弱执法的公信力。

  执法部门回应:不想断弱势群体养家糊口生计

图为通河县大街上“合法”运营的私家车。 记者 郭毅 摄

    面对"养鱼执法"的质疑,通河县交通局副局长、县运输管理站站长王洪君说:"许多网民对具体情况并不了解,我们这么做只是不想断了弱势群体养家糊口的生计!"

    王洪君说,通河县城原有1400多辆机动小三轮车载客营运。今年以来,随着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的出台,一些经营者将车换成了小排量汽车,没有办理手续就擅自投入运营。而小排量汽车与三轮车不一样,是必须纳入监管的车型。根据《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擅自经营道路运输的,责令其停止违法经营,限期补办经营手续,没收非法所得,或没收非法财物,并处5000元到10000元罚款。按这一规定,他们运管站对车辆进行了下限处罚。

    "这些车主多是下岗职工等无业人员,没有别的生活来源,买车就是为了营运挣钱的。"王洪君介绍,按黑龙江省有关规定,只有公司化运营的车辆才能上合法出租运营手续。如果这些车要取得合法手续,通河县就必须要成立新的出租车公司,将他们吸纳进来。"而在新公司成立之前,如果我们见一次罚一次,置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生活于不顾,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

    王洪君说,出于安全隐患的担忧和以上考虑,为加强车辆的管理,县运管站对提出申请从事出租运输的业主办理了临时营运手续,并在运管站建立健全了车辆档案,要求车辆投保车辆承运人责任险。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车的合法手续问题,他们分别于今年4月和10月,向县政府打报告,请示成立小排量出租汽车公司。但由于在县城成立新的出租车企业没有可参照的具体规范,无章可循,想办出租车公司的人又较多,所以此事进展缓慢。"如果是养鱼执法,我们等着明年继续罚款就行了,何必做这些工作呢。"


走近通河出租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通河县城从事客运的有以下四种车:小公共汽车,共有2个线路12辆车;正规出租车258辆;机动三轮车一千辆左右;再有就是254辆涉嫌“非法营运”的小排量车。机动三轮车车主张女士告诉记者,开小排量车的相当一部分车主都是原来开机动三轮车的。刚开始这两种车收费都是"镇内3元",因此不少坐三轮的居民改坐小车了。这几天,小排量车将价格涨为"镇内4元",坐三轮车的人又多了。"三轮换四轮也是没办法,要不然三轮条件太差,人家不愿坐。"

    一位刘姓哈飞"路宝"车主告诉记者,他是今年买的小排量车,这几天,因为油价上涨,他们也将运费涨到了4元。可实际上,收入和3元时差不多,因为坐车的人少了。由于这种车只可以在县内经营,所以他们主要在通河县城跑。刘师傅说,他目前每月能挣一千多块钱。他家里爱人没工作,孩子上学,全家就靠他跑出租的收入维持生活。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买车不可能为别的,就是要用它挣钱。如果不让我们跑出租,那就麻烦了。但是罚5000元,也挺多的。"刘师傅说。

    据机动三轮车和小排量车主介绍,目前通河县的正规出租车主要跑长途,即去县内的乡镇村屯或到外市县。在县城跑出租的主要是三轮车和小排量。这一说法在记者采访部分居民时也得到了证实。他们表示,平时打车很少打挂牌子的正规出租车,因为觉得这些车就是跑长途的。不过,也有出租车司机认为,小排量车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生意。一位郭姓正规出租车司机说,"这些车没有手续,根本就不该让他们跑出租。"

  “养鱼执法风波”透视县域出租车管理窘境

    通河交通局局长吴哈宁说,在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后,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哈尔滨市道路运输管理处以及通河县交通局等部门对此事展开了调查。他们认为,运管站在办理临时营运手续的过程中,没有执行临时营运手续不得超过3个月的规定,致使出租车临时手续超时限审批。同时,对车主宣传解释政策法规不到位,没有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进展及时告知车主,使他们的认识产生了偏差。目前,这种方式的临时营运证已经停办。

    据了解,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曾派人赴通河展开调查。记者在采访该局局长梁旭和副局长李潘时,他们也不认同“养鱼执法”的提法。他们认为,通河为这些小排量车办临时手续,是为将来办正式营运证作铺垫;而且罚款用的都是正规财政票据,全部上缴县财政,不是罚完自己用了。如果没有下一步的想法和做法,只是简单地“继续再罚”,才可以认为是在“养鱼执法”。

    通河县副县长杜永新说,"养鱼执法风波"透视出县域出租车在管理方面的窘境。按有关规定,公司化运营的车辆才能上合法手续,因此,尽快成立出租车公司是当务之急。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出租车行业法规。由于想申办出租车公司的人较多,最初,县里打算参照哈尔滨市出租车管理办法,通过竞价方式拍卖新公司的经营权,可后来又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没有实施经营权有偿出让的,不准新出台经营权有偿出让政策",因此组建小排量出租车公司的计划也就陷入了困境。

    杜永新说,县里已制定了小排量出租车管理意见。根据有关规定,正计划以服务质量为依据进行招标,组建3家出租车公司,先期投入市场的车辆控制在300台,视市场情况适度增加。但新建出租车公司根据服务质量招标该如何开展,仍是空白。一旦操作不好,会造成不公平、不公正。因此,迫切需要科学权威的出租汽车行业法规出台,指导基层规范县域出租车市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