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2月22日讯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接待了一位饱受婚外情困扰的中年女士。“今年年初,我发现丈夫对我越来越冷淡了。”该女士说,因为心情越来越压抑,她找到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向咨询师“求助”。咨询师听完她讲述后,给了她个建议——找个情人缓解心理压力。但让这名女士意想不到的是,由于陷入了违背道德的“婚外恋”中,她总觉得对不起丈夫和孩子,压抑的心情不仅没得到缓解,反而更糟了。
据信访办公室主任王娟介绍,目前心理咨询市场十分混乱,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打出“心理咨询专家”招牌,机构从业人员有的不具备从业资格,有的是一两名“专家”可提供任何咨询服务。这种“万能心理咨询师”不仅会贻误病情,还会将一些轻度的患者治疗成重型精神病。仅今年一年,他们就接到22件关于心理咨询师的投诉,占全年投诉的70.97%。
培训机构名目繁多 假证泛滥难辨真伪
2002年心理咨询师职业纳入国家职业资格大典以来,全省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火爆。每小时3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咨询费更成了吸引人“入门”的磁铁。一时间,心理咨询公司、心理咨询工作室等咨询机构遍地开花。据调查,全省目前有近200家心理咨询机构,其中没有任何咨询资质甚至未经工商审核的“黑户”就占了六成以上。
为了经济目的,一些非法培训机构以“报考保过”或“全省通过率第一”等虚假宣传欺骗市民报名。
那么目前全省心理咨询师的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据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朱广雨研究员介绍,目前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主要有三类:一是教学一线和临床一线的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二是心理教师和精神科医生,多为教学一线和临床一线的中级职称以下人员;三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又分为二级和三级咨询师。为提高名气,一些咨询机构“自创”了首席咨询师、主任咨询师、常任咨询师、高级咨询师和国家级咨询师等称呼,从而将咨询价格提到与专家同等的水平。
“心理咨询师是国家统一考试,由微机阅卷,考试合格后会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朱广雨说,与高难度的考试相比一本假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成本只有十几元。有了这本证书就意味着可以上岗“赚钱”。
朱广雨说,由于我国心理咨询师行业起步晚,尚未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直接导致培训和咨询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大批量不具备资质的人员涌向此行业,严重损害求助者的利益,甚至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和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隐患。为此,协会专家们建议,应加快心理行业配套立法进度,制定心理咨询行业管理条例,规范心理咨询市场。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师行业准入制度,完善行业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