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伊春市友好区积极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构建复合型经济发展体系,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
保护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友好区在两个沟系主要检查站及主要生产部位新上监控设备4处,对木材采运实施全天监控,从根本上杜绝了滥伐盗伐、偷拉私运木材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积极开展红松认领活动,加快林种结构调整,建立了以绿化苗木、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为主的八个基地,确保营林质量多年来在全市、全省一直名列前茅;把位于小兴安岭主脉北、南坡且远离友好城区的岭峰、松园、东卡三个经营林场总面积达6.06万公顷的湿地申报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森林生态食品陆续开发出精品型、保健型、即食型、礼品型产品100多个品种,2009年全区森林食品生产5750吨,实现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20%。
深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在全区形成了干部兴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千家万户创业奔富的发展格局,新项目、新产品不断增加,有4个林场正在进行野生人工五味子、刺五加改培,3个林场嫁接了3500株收益期在5~7年的红松果材;大力发展笃斯冷冻加工、冷水鱼、森林鸡等致富项目,职工户均增收5000~6000元;建立产业龙头,不仅带动了野生蘑菇、刺嫩芽等山野菜的采集,而且带动了草莓种植、蛙鹿、冷水鱼及家禽养殖,全区形成了400万只肉鸡、70万只蛋鸡发展规模,栽培黑木耳4000余万袋;非公有制企业复合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启用闲置厂房总面积超过19万平方米,盘活固定资产8900多万元。
立足百姓福祉,扎实有效地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投资100余万元维修医院,为2300多名林场、农村群众进行8个项目的免费体检,对困难群体实施大病医疗救助;通过培育支柱产业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区8000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对楼区环境进行重新规划治理、对居民区环境进行全面改造,实现了地绿、街净、路畅、水清、城美的创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