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0日讯 (记者 高长利)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感率达94.4%,较上一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满意率达88.7%,较上一年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平安龙江”建设活动成效显著
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省社会治安工作不断加强,公众普遍认为“平安龙江”建设经过几年的深化升级,成果越来越明显。
调查显示,平安龙江建设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的广泛宣传和推广,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公众参与热情不断提高,普遍认为平安活动使社会安全状况得到改善。公众对2009年平安建设成效的认同率达96.2%,对“平安龙江”建设活动的知晓率达84.5%。公众对“平安龙江”建设活动的参与率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全省各地公众安全感全面提升
调查结果表明:各市(地)和农垦、森工两大系统公众安全感率较“平安龙江”建设初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鹤岗市公众安全感率为91.3%,较去年提升了8.6个百分点,双鸭山、佳木斯市都提升了1%以上,黑河等市也有小幅度的提升。
此外,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程度也有了较大的提升。2009年,全省群众满意率为88.7%,较上一年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对比2006年至2009年的数据表明,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程度逐年上升,但自2008年起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升幅放缓。
2009年,治安状况群众满意率较高的城市包括伊春市(97.7%)、大庆市(96.3%)、齐齐哈尔市(95.2%)、双鸭山市(92.9%)、大兴安岭地区(92.5%)、佳木斯市(92%)、七台河市(91.3%)、黑河市(91.1%)。
“两新组织”综治工作起步平稳
据抽样调查,全省新兴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52.7%的被访者对“两新组织”有所了解,97.7%的被访者认为当地党委、政府对“两新组织”治安防范工作有部署有要求,措施具体、工作到位。
公众客观评价全省当前治安状况
公众普遍认为,在当前生活环境下,防火和环境状况相对较好。各种犯罪现象中,入室盗窃和拦路抢劫犯罪现象发生率相对较低。据调查,91%的被访者认为入室盗窃现象不严重和不太严重,认同率最高。87.6%的被访者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不严重和不太严重。在各种公共场所中,居民小区和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相对较好。73.6%的被访者认为居民小区的治安秩序较好,认同率最高,71.6%的被访者认为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较好。
从调查结果看,“平安龙江”建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全省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逐年提高。2006年至2008年,黑龙江省连续3年被中央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省份。
调查也显示:当前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刑事犯罪活动依然对公众安全造成威胁;交通事故和入室盗窃是影响城市安全的主要因素;销售伪劣农资和盗窃现象大量存在,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城市网吧管理仍要重点加强;居民区管理和公共安全设施不完善给城市安全带来隐患;农村农闲时节犯罪率较高。
公众对政法部门工作评价趋好
八成以上的城市居民认为政法机关的整体形象有了较大改善,超七成的被访者认为政法机关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大,效果明显。超七成的公众认为政法干警经过开展政法服务年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做到了学法、知法、懂法和依法办事。超两成的城市居民认为政法机关应重点提高执法水平。同时,大多数群众认为受理案件费用过高和执行难是农村居民打官司的主要顾虑。公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仍是物价问题。
公众在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普遍持认同态度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普遍认为党委、政府应在加强平安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加大环境、学校周边及网吧的整治力度;搞好火灾和居民区的防范;加强食品、交通等安全管理;进一步搞好技防、人防、物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