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人大代表庞达接受东北网记者采访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 |
省人大代表庞达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东北网1月27日讯 (见习记者王蕊 记者印蕾 单志华 朱国良) 医疗卫生事业是保民生的重要社会事业,也是人代会上很多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出席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庞达建议,政府要统筹医疗资源,增加投入,让更多的城乡基层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全省投入资金11.9亿元,推进了246个乡镇卫生院和29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3.05亿元,用于8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来我们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农村患者占有很大一部分,在和这些基层群众的接触中,大家都觉得去年政府的民生工程做得很扎实,很实在,群众真的得到了实惠”,庞达说,“但是统筹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比如很多乡一级的卫生院确实建起来了,但更基层的单位,比如城市中的社区医疗中心、农村的村卫生所建设的力度还不够,政府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这样,很多基层群众再有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等症状时,也就不用直接奔着大医院来,造成大医院负担过重,床位紧张、人满为患的局面。对于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来说,到大医院就医负担也很重。”
庞达说,有了硬件设施,还需要有“软件”——医生行医水平的支撑。比如可以通过给予一定待遇的办法引导医科院校的毕业生扎根基层,这个待遇不单单指的是物质待遇,还包括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等方面的“精神”待遇,帮助基层单位留得住人才。这样就可以实现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解决一般的医疗问题。如果患者确需转院的,可以通过基层医疗单位的诊断再向上级医院转诊。
“统筹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可以解决群众看得了病的问题”,庞达说,“同时,政府还应该扩大医保的覆盖面,提高医保待遇水平。让基层群众不但能看得了病,还能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