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城镇新增就业68389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2010-02-06 14:37:16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伟 魏久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6日讯 (王伟 魏久纯 记者王凌霞)最近,下岗女工许艳芹家的母猪又下崽了,生猪存栏数从第一年的20头仔猪,发展到育肥猪年出栏近400头,去年盖起了三间大瓦房,养猪使她家致了富,年实现净利润5万多元。

  谈起下岗后自主创业经历,她说:“多亏了市总工会的帮助啊!”

  43岁的许艳芹是原牡丹江电瓷总厂的下岗职工,丈夫也早在2001年下岗了。当时到处打短工,摆小摊,常常入不敷出。2004年牡丹江市总工会请专家帮好选定了养猪项目。申请了无息贷款1万元作启动资金,还邀请畜牧专家上门指导。2009年,许艳芹被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授予“创业致富标兵”。

  2009年,牡丹江市把城乡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出台了《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五缓四减三补”等33条保企业、稳岗位政策措施。劳动保障部门制定了《企业招收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实施细则》等措施,运用失业保险金扶持首控石油、顺达化工等25户企业,惠及职工5531人,支付岗位补贴4000万元,给予4户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照顾,缓缴金额高达1289万元,两项合计5289万元。

  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尽量少裁员甚至不裁员。恒丰纸业、金缘公司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维修等方式,稳定就业岗位15000个。

  围绕全市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区、哈牡绥东产业带等新上大项目,对落地开工建设项目实施专场招聘和订单式培训工作;对已投产达效项目实行技能提升和就业服务对接工作,努力开辟新增就业岗位,项目带动就业效应得到有效体现。先后为日达化工、天合石油、皓月集团、圣象木业等23个大型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78次,开展定单式培训11237人,开发新就业岗位6000多个。

  这个市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劳动、财政、工商、税务、监察、银行等部门的职能作用,鼓励全民创业。创新小额担保贷款模式,由2万元增加到5万元;扩大了贷款对象和范围,从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城镇复转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大学生、城郊失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去年全市发放小额贷款519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8%,创历史新高,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个体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扶持。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2009年,全市共为103348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2712.55万元。通过税费减免政策,鼓励服务型、商贸型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全市累计认定服务型、商贸型企业47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34人;地税部门累计减免税收1480.3万元,工商、劳动、卫生等部门减免收费1617.2万元,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68389人,困难群体就业16958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24%、17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低于年计划0.9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