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8日讯 2009年,黑龙江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1.8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消费规模比2004年全年翻一番,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内贸流通业实现税收133.1亿元,同比增长19.9%,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成为第三产业各行业中税收贡献最大的行业。全省内贸流通业从业人员348.2万人,新增就业人员28.5万人,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促消费活动全面开展,有力地拉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商务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地产名优商品大联展”“走进商业,感受亲情,放心消费”“魅力龙江消费节”等系列大型商业活动。去年全省商务系统共举办各类形式的购物节、展销会110多个,频率创近年来之最,特别是“魅力龙江消费节”被商务部列为国家级消费节。
流通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升温。继续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面,特别是发展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及物流企业参与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为农民消费提供便利;积极开展“双百市场工程”,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启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去年,全省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40.1亿元,同比增长20.7%,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61.7亿元,同比增长18.5%,城乡增幅差距比上年同期缩小了0.1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省家电下乡产品销售80.07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4.14亿元,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销售12.08万台,实现销售收入29.3亿元。家电、汽车、摩托车两个惠民工程拉动农村市场销售增长约4.8个百分点。
努力开拓餐饮服务市场,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通过开展打造、推广“龙江菜”品牌等各类行业活动,在全省重点餐饮企业开展了“龙江风味及大众菜点联展联销”“弘扬龙江饮食文化,繁荣大众餐饮市场”等主题系列活动,举办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节、风味小吃节等活动,在哈尔滨市组织实施“早餐工程”试点,有力地拉动了餐饮服务消费。去年,全省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9.4亿元,同比增长21.2%,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
大中型商业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稳定增长,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军。去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销售712.8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百家核心商业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23.3亿元,同比增长6.3%。汽车、石油及制品、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食品饮料及烟酒、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等商品销售是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汽车类实现商品销售169.2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为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