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南站:一段拱架1200个焊点
钢筋拱架,是确保地铁区间隧道支撑安全的重要基础,这些基础拱架由焊工将一根根钢筋一个焊点一个焊点的组装而成。地铁隧道的一圈支撑需要6节钢筋拱架,每一个焊点都是确保地铁安全的“毛细血管”,而这每一节钢筋拱架,电焊工需要焊接1200个焊点。地铁施工的安全,就是从这个焊点开始的。
哈尔滨南站是终点站学府路,也是地铁一号线新增的两个站点之一。5日上午,记者在地铁一号线哈南站区间隧道施工现场看到,一身尘土的焊工于大衡戴着墨镜,忙着焊接用于支撑地铁隧道的钢筋拱架,工作的空隙他告诉记者,“北京地铁、沈阳地铁都干过,焊点不能马虎,一个焊点出问题,整个拱架都可能受到影响。”现场区间施工队长,中铁十三局的陈极光告诉记者:“一个熟练焊接工人一天焊接的钢筋拱架重量可达3吨左右。地铁施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我们从电焊工的一个焊点开始把关,从钢筋变成拱架,在安装到区间隧道,一直到区间隧道的混凝土支撑,安全检查程序多达10次左右,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地铁隧道安全。”
教化站:每天最多掘进1.5米
地铁教化站是哈市地铁一号线唯一一座采用暗挖法的车站。暗挖法同比其他施工法能够节省空间,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但安全责任却最大。记者5日在地下16米的教化站施工现场看到,两名安全检查人员正在用仪器抽查已经完成的隧道支撑,查看水泥土支撑是否发生变形,是否有泥土脱落。现场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十二局李书记告诉记者,这样的抽查随时都要进行,因为暗挖法最怕的是坍塌。
在教化站施工,对施工单位威胁最大的有两种情况:以往路面施工挖掘后的“回填土”和原有管网、管线的渗水。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是土方坍塌的隐患,为此他们每天最多挖掘1.5米,严格控制挖掘进度,随时对土层进行监控,并通过“梅花桩”的形式,向挖掘后的隧道壁注入混凝土,确保隧道整体安全。
工程大学站:隧道已经掘进114米
地铁工程大学站是哈市首个进行盾构机掘进的地铁区间隧道,从地铁工程大学站向太平桥车站方向掘进。中铁八局技术主管韦传礼介绍,盾构是地铁区间隧道建设过程中最先进,安全性较高的施工工法,但从车站开始掘进的100米比较重要。位于车站的隧道口,其受力多方向的,比较复杂,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根据现场土壤、水层、沙层等情况不断调整盾构机的参数,挖掘速度、土层压力、出土量、同步注浆量等。在盾构的过程中,还要随时监测区间隧道上方地标的沉降或升高,调整盾构机的挖掘姿态,确保符合隧道中心线等。一台盾构机需要三名专业司机轮流操作,这些司机都曾经在国外接受培训,配合每名盾构机司机工作的一个班有20余名工人。司机根据土层情况随时调整盾构机的数据。安全监测人员责在24小时对每一个工作步骤进行复测。
目前工程大学车站区间隧道已掘进114米,每天出土3500立方米左右,渡过了“安全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