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7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兴”城建重点工程进展情况通报会上获悉,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预留未来发展空间,避免道路重复开挖,今年的路改工程,将同步进行地下弱电综合管廊的建设试点,并将在哈尔滨市逐步探索出一条地下管廊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随着城市发展,哈尔滨市地下管线日趋繁复,各管线产权单位互不隶属、自成一体,在进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协调管理,导致城市路面反复开挖,不断出现的“马路拉锁”经常造成交通堵塞,为解决这一顽疾,今年哈尔滨市将对城市管网动一次“大手术”,在新建道路的同时,同步实施23.3公里的弱电综合管廊建设,将地下的有线电视、固话通信、移动通信、数据传输、交通信号、城市监控信号6类14条通信信号线路统一装入一条管线中,管线长度约334.6公里,节约道路地下空间近50%。整个管网建成以后,每隔一段距离留有一个操作井,无论是新铺的还是维修、更换线缆,都可以在井中完成,不必再开挖道路,有望从根本上杜绝“马路拉锁”现象。
据了解,哈市启动的151条路改工程涉及迁移各类管线近2000条,新铺设管线近1000条。涉及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电力、通讯、有线电视、交通信号及铁路部门管线九大类、20个部门、33家产权单位。迁移量为前8年的总和。目前,长江路、龙凤路、征仪路、同江南路、保健路等新建道路及铁路街、文政街、香滨路等部分新建道路弱电综合管廊已经完成统一规划。此外,既有道路拓宽改造涉及的弱电管线迁移也全部采用综合管廊形式。与此同时,为保证新建道路各类管线配套到位,今年新建道路管线将跟进建设,一次到位,5年内不再开挖。地下弱电综合管廊建设拟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为哈尔滨市下一步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