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5项
2010-06-02 08:26:26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王庆春 董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6月2日讯 经文化部最新公示,我市日前又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日,记者从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此次新添的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富拉尔基罕伯岱村的达斡尔族传统婚俗和讷河市的鄂温克族瑟宾节。至此,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5项。

  据了解,富拉尔基罕伯岱村是达斡尔族人聚集的村落,是黑龙江、嫩江流域最早的达斡尔族原始部落。千百年来,他们以渔猎、放牧为生,形成了达斡尔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其中达斡尔族传统婚礼就是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婚礼中有习俗、礼俗等传统文化,并穿插着大量传统民歌,提亲时唱的“提亲歌”,相亲后的“思念歌”,出嫁时妈妈唱的“嘱托歌”,婚宴中的“祝酒歌”、“醉酒歌”及回门时唱的“回娘家”,表达了达斡尔族人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而鄂温克族瑟宾节则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阴历五月的中下旬,居住在讷河市的鄂温克族人都要择日欢庆。届时部落里的男女老幼,都要身穿节日盛装相聚在嫩江边的河谷草滩共度佳节。传统的瑟宾节民俗活动包括:祭祀山神(或敖包),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竞技,游戏,野餐酒宴,篝火晚会。其风俗形态原始古朴,独具特色。

  据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同志介绍,“国三批”非遗名录申报条件比以往更加严格:不仅要求申报项目要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而且还要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具有在一定群体中或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以及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等标准。此次达斡尔族传统婚俗和鄂温克族瑟宾节荣登国家级名录,不仅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再添亮色,也证明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底蕴。

  截至目前,我市除拥有的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达斡尔族“乌钦”和达斡尔族罕伯岱民歌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分别达到13项和35项。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