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追踪哈尔滨市地沟油:食堂后院折箩里捞油(组图)
2010-06-03 10:52:2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先用笊篱把“干货”捞出。
 

  再将桶内的油倒出来。

 “还有点底儿,刮出来,别浪费”。

  东北网6月3日讯 通常所说的地沟油亦称垃圾油,是宾馆、饭店和食品加工企业存留和排放的泔水,经过提炼处理制成的油。虽然国家早就明令禁止将这种废弃油脂加工成食用油,但由于有利可图,地沟油始终屡禁不止。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在哈市某大学校园内,经常有运送地沟油的车辆出入,记者对此进行了跟踪暗访。

  现场

  货车上装有多桶折箩

  5月27日17时40分,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来到哈市某大学学生食堂后院。此时一辆车牌号为“黑AU00XX”的白色货车拉载着十几个脏兮兮的大桶停在食堂后院路旁。桶内有的已盛满了折箩,有的还是空的。

  车上两名男子一个守在车边,一个忙着与食堂内的工作人员往车上运折箩。守在车边的年轻男子见折箩运到,便拿起一个大笊篱伸进盛满了折箩的大桶里,将里面的“干货”一下下捞出来。很快,原本盛满折箩的大桶内便只剩下一些菜汤了。随后,男子十分熟练地用小盆撇油,然后再将盆里的油倒进盛放油脂的小桶内。

  据记者计算,从17时40分到18时10分,食堂内运送出的折箩有5桶。18时15分,这辆车的两名男子不再搬运折箩,两人将车两侧的挡板挂好后,启动车辆驶出了食堂的后院。担心被车上的人发现,记者只能远远地跟着,但似乎这辆车对学校的地形十分熟悉,拐出一个弯道便不见了。


 

  追踪

  货车消失在一片平房中

  28日18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这所大学的校门口。18时30分许,那辆运送折箩的货车驶出了校门。记者驱车跟踪该车一直到团结镇天恒大街606号附近的一片平房,这辆车一下扎进了小道内。记者在这片平房的入口处等了五六分钟也未见这辆车出来。

  “难道平房内另有出口?”记者随后下车步行进了这片平房。

  “你这里有收泔水的吗?”记者拉住一位中年妇女问道。

  “有啊,你要干嘛?”中年妇女上下打量着记者并反问。

  “我是饭店的,想问能不能到道外区收折箩。”

  “道外啊,远了点儿。你们有多少?”

  “烤肉、火锅,我们店折箩不少。”闻听折箩多,中年妇女说,这里有三五家都收折箩,她可以帮忙问问看。在这名中年妇女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一家收泔水的,但这家女主人很警惕地打量了记者一番后说,她家从不收泔水。

  “把头三家都收的,要不你去那边问问吧。”中年妇女说,其实她们这里收泔水都是喂猪的,也收不了多少。记者在这片平房区内观察发现,这里没有饲养生猪应有的味道。安静的小路上,两侧的平房里连点猪哼哼的声音都没有。

  再访

  泔水到底干什么用了?

  6月2日,记者再次来到团结镇一探究竟。时值中午,镇上的综合市场内蔬菜、水果、鱼、猪肉等摊床少有人光顾。记者在三五家卖粮油的店里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店内的售货员说,他们的油都是从正规厂家批发来的,仔细闻了闻油,也没有任何异味。

  随后,记者以为饭店买肉为由走访了几家贩卖猪肉的店铺。

  “我这儿卖的猪喂的都是细料,肥着呢。”摊主说着掀起盖肉的帘布。

  记者又问附近两家卖猪肉的摊主发现,这里卖的猪肉几乎都是喂所谓的“细料”长大的。但记者问附近是否有养猪的人家时,大家都说没有。

  附近没有养猪的,那前两天记者看到的泔水是用来干什么了呢?记者随后从知情人处获知,所谓的“细料”就是以泔水为主,而“粗料”则是以饲料为主。

  今年3月23日,省内某媒体曾报道过在道外区团结镇有一处隐藏在居民区内的小型食品加工厂。工厂院内散落着一个个脏油桶。车间两口大锅里装满了已经发黑的油。知情人说,这个院子一共有两家食品加工点,一家加工炸玉米豆,另一家主要生产锅巴和薯片。而制作食品所使用的油就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地沟油。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