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3日讯(王伟 赵海波 王立春 记者杨林川)7月17日,2010年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高层论坛在京隆重举行。由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五大权威机构联合评选出十座(县级)“人民满意城市”中,我省双城市与张家港市、奉化市、营口开发区等城市齐名,被授予“人民满意城市”殊荣,我省大庆市被评为“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
近年来,双城市委、市政府始终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双城纳入到“大哈尔滨”平台中去谋划,积极倡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逐步确立完善了“建设亚洲食品产业城、松花江畔石油新区、哈尔滨近郊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服务哈尔滨,融入大都市,建设新双城”的发展目标,在工作推进中,突出“工农互动、城乡联动”的主题,依托独特的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战略,以产业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提速、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26亿元,同比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9.5亿元,同比增长38.7%;财政收入实现12.1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4亿元,同比增长2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500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096元,同比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亿元,同比增长18%;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1亿元,同比增长11.3%。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第61位,并先后被评为全国牛奶生产第一县、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十大发展特色县、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和全国双拥模范城,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
强化工农联动,打造发展之城
充分发挥农业的基础和工业的拉动作用,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了城乡经济共进、工农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双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城乡经济持续保持年均递增20%以上的高速度。在农业农村建设上:以道路硬化、村屯环境净化和发展农业现代化为突破点,强力推动“三农”工作加速发展。累计投入资金8亿多元,铺筑通乡通村公路2200公里,通乡通村率达到100%,名副其实的成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第一县。本着“季节抓农业、常年抓环境”的原则,专门成立市级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组,在全市常年开展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会战,使乡容村貌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同时,努力推进土地深暄、良种改造、高产示范园区创建和规模饲养、现代管理,并注重现代技术设备的应用和科学方法推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09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40.5亿斤,奶牛存栏28万头,肉牛饲养量40.5万头,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家禽饲养量2190万只,农民更加富裕,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与日俱进的良好势头。在工业建设上:坚持功能分区、产业衔接、错位开发的原则,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辟建形成了以4个省市级开发区为主体,以6个乡镇级开发区为补充的“4+6”园区发展模式,构筑了省、市、乡工业经济协同发展,互为补充的良好格局。同时,以园区为载体,坚持非财源建设项目和非社会效益型项目不上的原则,瞄准国内外500强和产业龙头企业,广纳信息,精英招商。截止2009年末,全市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57个,总投资166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44个,全市现拥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17家、知名品牌标识50多个、“中华老字号”2个,牵动形成了以雀巢、娃哈哈、汇源、大众肉联、完达山、洽洽为代表的食品业,以松润金属、广旺机电、华崴集团为代表的制造加工业,以哈麻集团、麦莎亚麻为代表的纺织业,以哈尔滨兰格、三精海灵药业为代表的制药业,以临江石油开发为主的石化业,以鼎鑫包装、建恒物流为代表的包装运输业,以山东六合、荣耀为代表的饲料业等七大产业,构筑了双城多产业集聚、多元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
强化城市建管,打造宜居之城
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为目标,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采取“整体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改造棚户区45万平方米,新建商住楼215万平方米;计划建设的十大便民服务中心之中,文化会展、行政审批、老年服务、幼教保育、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企业服务、老年活动、劳动就业培训等九大公益中心已交付使用,广电中心即将开工建设。投入资金2.4亿元新建日供水3万吨的给水厂和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各一座,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启动了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垃圾处理场、护城河改造和燃气工程也都在筹备之中,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并正逐步引进数字城管理念,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建管水平大幅提升。
强化服务保障,打造和谐之城
始终把民生事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医疗、养老、居住等热点、难点问题。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800人。全市城乡低保人数达到4.4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为4.9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有48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农村常住人口的100%;市人民医院住院处扩建工程,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既将投入使用,市中医院也已完成了异地建设规划,现正在进行土地动迁,24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得到改造,村级卫生机构不断健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极大改善。
强化打防管控,打造平安之城
以“平安双城”创建为重点,强化治安防控和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并加大技防投入,启动“天眼工程”,扩大电子监控覆盖面;采取打、防、管、控相结合的方式,重拳出击,每年开展打黑除恶大会战,有力震慑了犯罪。同时,采取各级书记大接访与下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积案化解和非正常访案件的查处力度,2009年共接待集体访181批次,办理人民来信302件,接听受理群众来电693件,自查的16件信访积案全部解决,一大批疑难上访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合理诉求的信访案件,有条件解决的实现100%解决,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强化挖掘升级,打造魅力之城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以历史景观的修复、现代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辟建,以及古堡文化、“四野”文化、京旗文化的发掘弘扬和各种文娱宣传活动的开展为重点,逐年增加投入,努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品位。坚持广场、绿地、亮化升级工程同步推进的原则,辟建和改造了“四野”、“双大”、承旭门和希望等九个休闲娱乐广场,对城市主次干线、出入口和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同时,修复新建了魁星楼、观音寺、富俊将军像、老子像;成立了“四野”研究会,加快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步伐,并经常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先后承办了哈尔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庆丰收大会和万人吟诵《新三字经》等大型活动,并积极推进高档商住、金融信息、餐饮住宿、商务休闲等传统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和“四野旧址”、“现代工业”、“古堡风情”、“近郊农庄风情”游等旅游业的开发,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充分融合、古典建筑与现代景观交相辉映,城市内涵和外在魅力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