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黑龙江省逾三成未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010-07-25 09:20:2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车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7月6日,我省为解决未成年人心理问题与成长期困惑提供免费服务的首个咨询热线——哈尔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开通。开通之后,热线可谓“炙手可热”,这是所有参与者未曾料想到的。作为心理服务热线承办单位的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工作人员,心中一喜一忧:喜的是热线受到欢迎,能为未成年人解决一些问题;忧的是,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2009年数据显示,我省有34.2%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家庭、学校的教育正面临一定的考验。

  家长教育潜在问题凸显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会长朱广雨谈到热线时,连说了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热线刚刚开通就这样受欢迎,平均每天能接到30多个咨询电话;第二个“没想到”是,本以为家长咨询的大多是孩子学习的问题,然而总结近日的登记记录,会发现热线中咨询亲子关系和青少年性心理方面的问题居多,特别是亲子关系的比例竟然占据了60%~70%;第三个“没想到”是,在接通咨询热线过程中,咨询老师发现家长教育孩子的“潜在问题”日趋严重。

  “多数家长并不认为自身有问题。”朱广雨颇有感触地说,“这也是为什么亲子关系在咨询中占据比例大的原因之一。”从目前咨询电话来看,朱广雨认为大多数的问题是由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得当引起的。接热线的王老师也反映了这一问题,她说刚刚接了这样一个热线,一位18岁的鹤岗男孩离家出走了,母亲打来电话咨询。王老师说:“这完全就是由于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导致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打就是骂,但这位母亲却从未觉得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有问题。“现在这个孩子是谁的话都不听,要自己出去打工,就是不能在家待着。”王老师告诉记者:“这种心理是青少年处在‘心理反抗期’比较常见的问题,并不是打骂、硬生生地将孩子拉回学校就能解决的。”

  还有一个现象也在热线咨询中反馈出来,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出现了“误区”。王老师曾分别接到两个4岁孩子的家长打来的电话,咨询的问题竟然是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不愿意学习,总是想着玩。“4岁的孩子想玩是很正常的表现,根本不涉及心理问题。这是家长的教育观出现了‘误区’。”朱广雨说。

  “团体心理训练”应对成长危机

  16岁~17岁被心理专家称为未成年人的“多事之秋”,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关注外界,比较希望融入和适应外界环境,对异性敏感,性意识开始建立,同时他们有了自我独立的要求,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出现了萌芽状态的问题。学校的心理教育在这时候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从高一就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并针对所有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高二学年则以心理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高三学年开展大型的团体心理训练,帮助学生走出高考升学的压力。该校心理教师孙秀莉说:“高三刚开始时、分班后、每学期开学后、模考后,高考前期,这些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的时期。在这些环节上,我们要求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变化,重点捕捉异常的心理现象,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型的团体心理训练。”

  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容易失落、抗挫力差、高傲自大、争强好胜、嫉妒心强、感情脆弱甚至自我封闭等问题,哈一中将团体训练分成了九大板块,环境适应、同舟共济、交往天地、天生我材、探寻自我、意志责任、压力释放、快乐无敌和潜力无限。孙秀莉拿出了学生在接受完团体训练后写的小感悟:“在参与中体会到信任是友情的基础,一切事情皆有可能,只要你肯相信。”……正如孙秀莉所言,“开展团体心理训练,为的就是让学生们感到快乐,应对成长危机。”

  专家呼吁建立“家长课堂”

  采访过程中,无论是热线咨询,还是学校的心理老师,都提到了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哈尔滨市建国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强说,到社区来咨询的,90%是孩子跟家长的沟通问题,家长的一些行为,诸如调孩子的手机话单、看孩子的手机短信、偷看孩子的日记等等,引致孩子的反感,激化了矛盾。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生张文艺特别强调:“家长教育孩子,只注重了‘教’,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却忽视了‘育’。”据张文艺介绍,来看心理门诊的青少年非常多,家长一发现孩子不对头,就想着转嫁矛盾,从未想过是自身教育的问题。“出现问题,家长不能仅仅只靠说教,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行为举止,要理解孩子,了解问题所在,与孩子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也仅仅是预防,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哈尔滨第一中学政教主任李凤臣说,“有些问题,比如孩子大考之前的焦虑,随着考试过去,孩子是会恢复的。家长不要因为这期间孩子的情绪失常,认定孩子的心理有问题。正确的方法是要找寻根本所在,帮助孩子减压。”

  张文艺呼吁社会上建立“家长课堂”,或举办类似的公益讲座,让家长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朱广雨说,2009年曾搞过一次调查,家长看教育学、心理学书籍的比例不到1%。“多看一些书,对教育孩子总是有帮助的。”

  据了解,我省正着力构建“校园+社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建设教育服务指导网络,并逐步覆盖“从城市,到乡村”的所有未成年人群体。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