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通北林业局棚改惠民 林业新城雏形初现
2010-07-31 17:32:2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副省长于莎燕(左二)检查通北林业局小城镇建设工作。崔福山 摄
通北林业局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崔福山 摄

  东北网7月31日讯 题:黑龙江森工林区小城镇系列报道之二——通北林业局棚改惠民 林业新城雏形初现

  记者 高长利

  走在通北林业局局址,到处是繁忙的施工景象。每一棚改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林区人绽放出鲜花一样的笑脸。

  近年来,通北林业局把改善人居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借助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有利契机,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丰富小城镇建设内涵,拓展小城镇建设领域,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局容局貌焕然一下。目前,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健康的现代化林业新城已初见雏形。


通北林业局兴建的棚改安置小区。东北网记者 高长利 摄
通北林业局新建的职工住宅楼。东北网记者 高长利 摄

  科学布局高起点规划小城镇

  1958年建局的通北林业局,由于国家投资不到位,局址形成了高达25万平方米的“板夹泥儿”、“北简易”等五大棚户区。随着林业进入“两危”境地,房子“弯腰柱棍”,一条马路一盏灯,睛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百姓居住条件恶劣,生活苦不堪言。

  小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在具体规划上,通北林业局历经多次讨论修改,把城市化发展方向作为局址建设的总体定位,坚持“完善设施、增强功能、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建设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型城市。到2011年,实现局址楼房化,彻底消灭平房;到2012年,实现局址城市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小康化。

  林业局职工崔焕美刚刚搬入装修完的新家,近百平米的房间,被女主人收拾的一尘不染。“我们原来的老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林业局实施棚改工程,30米老房子作价近3万元,我们又补了一点钱,就住进了这么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新房子。”

  从2009年开始,通北林业局本着以人为本,符合群众意愿的原则进行棚户区改造,力争三年时间“让居民彻底告别棚户区”,住上宽敞明亮舒适的新房。2009年,已完成棚户区改造10万余平方米,2000户居民入住新居。今年,又实施了13.6万米的棚改工程,2720户居民将于10月迁入新居。

  惠利于民,让职工群众享受到棚改政策带来的切实利益。通北林业局建设局局长姜晓鸥告诉记者,林业局“规划一张图、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在工作中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分配,同时照顾低收入群体利益,与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商品房建设相结合,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造价,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通北林业局俯瞰一角。崔福山 摄

  创新机制,高标准建设小城镇

  在林业局棚改回迁楼,职工郑振文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新居:林业局统一房屋格局,合理利用空间,装修简单实用,“花最少的钱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前来参观的林业局职工金招成羡慕之余,免不了对明年就能搬入这样的回迁房憧憬了一番。

  小城镇建设,难在哪儿?钱!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通北林业局通过开源节流,多措并举,拓宽资金渠道,采取棚改资金按照国家要求筹集使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企业投入、非经营性项目争取上级支持、经营性项目招商引资等办法,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了局址城镇功能,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林业局将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困难职工群众生活环境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施整体推进。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程组织、调查摸底、规划设计、材料采购、质量监督等方面的领导。成立工作组入户调查,建立档案。对困难群体实施特殊照顾,优先安排入住。每年提前储备钢材、水泥、红砖等大宗材料,保证了工期,节约了资金,2009年采购钢材、水泥、红砖节约资金150万元,今年节约资金300万元。

  美好家园人人建、建好家园为人人。为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通北林业局积极打造优雅、清洁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升了局址小城镇的整体形象。

  局址修建白色路面8万平方米,通场公路修建白色路面112.8公里,实现了局址街道畅通,林区主干线畅通,解决了出行难问题。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成为常态化的工作,环境面貌日新月异。今年,全局又新增草坪1505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近2万株。新建森林公园,成了林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

【专题】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