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多彩龙江 世界分享——第四届网络媒体龙江行活动侧记
2010-08-17 16:46:37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采访团在抗联密营遗址——七星峰合影。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采访团成员代表向抗联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采访团在沈煤鸡西隆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参观生产车间。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采访团在佳木斯市敖其新村参观。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采访团成员在安邦河湿地感受湿地风情。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东北网8月17日讯(记者 印蕾) 8月的龙江大地,郁郁葱葱,风过处,使人神清气爽。她将古老神秘的气质和美丽浪漫的气息融化于山水之间,于安静中让人默默沉醉。

  天高气爽、景色宜人的时节里,一批特殊的客人踏上了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追寻伟大的抗联精神,感受蓬勃发展的龙江。

  来自全国12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19家全国各省、区、市重点新闻网站的记者编辑汇聚在此,自8月9日——16日的8天时间里,他们以“重走抗联路、再看新龙江”为主题,沿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鸡西、牡丹江一路行走,在城市街头,在沃野乡村,在沿边口岸,在革命老区,感受、记录龙江的发展变化;互联网上,他们把所见所闻与世界分享,让龙江走向世界。

   重走抗联路·见证·红色之旅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发生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不屈,顽强抗争,不畏牺牲,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持久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中国东北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直到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创造出永垂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

  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东北烈士纪念馆在这里静静矗立。

  这座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西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3层楼房于1933年9月被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成为日本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罪恶场所。

  今天,它是这次“重走抗联路、再看新龙江”采访活动的起点。

  走进洁白而庄严的大厅,正前方耸立着一座无名英雄塑像。面向无名英雄塑像,采访团成员肃立致敬,并献上花篮。

  跟随着讲解员在馆中依次参观,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和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抗日英烈事迹一一在采访团成员脑海里重现。景观复原、大屏幕显示等现代手段再现往日的悲壮场面,使人观后经久不忘。

  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过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一身戎装,字字铿锵。8月9日,在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来到了采访团成员中间,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网记们上了关于东北抗联历史珍贵的一课。在有“东北小延安”之称的佳木斯市,坐落在黑龙江北方佳宾酒业公司厂区内的日军侵华物证陈列室,网记们看到了包括日军服装、照片等200多类近万件实物。在东北抗联密营地——位于双鸭山市集贤县的七星峰,网记们聆听着发生在这里的抗联故事,沿着烈士的足迹拾级而上,顺铁锁爬上了海拔852米的最高峰——七女峰。在富锦,以当年震惊中外的“五顶山事件”为背景,讲述在日本军侵略东北时期,地下抗联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智斗勇的抗日故事现代歌剧《红雪花》让采访团成员深深动容。在尚志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日将领赵尚志和巾帼英雄赵一曼的英雄形象再次让网记们铭记。

  “抗联将士和东北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已经得到了实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凝聚成的抗联精神仍然在延续,在鼓舞着许许多多的后来人。”中青在线记者刘学红道出了采访团成员的心声。


  再看新龙江·发现·绿色之旅   

  初秋时节行走龙江大地,凉爽的天气仍难挡大发展、快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大动力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正全面推进。

  自2008年底开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听到了黑土地再次吹响了加快发展的集结号:加快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

  在金融危机弥漫的艰难时刻,黑龙江上下一心,苦苦思索,寻求突破。2009年4月,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等“八大经济区”建设规划正式获批,黑龙江又好又快发展的“路线图”清晰呈现。与此相适应,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面推进,与“八大经济区”规划相辅相成,共同编织成一个科学高效、精密严谨的“政策网”。

  如今,“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实实在在的展现在采访团眼前。

  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有项目、有工程、有规模、有效益,成为八大区中增长最快的经济区,舞动着龙江之翼。

  在位于双鸭山市集贤县平原工业园区的黑龙江华本能源集团,总投资2.3亿元的6.4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预计2010年底可竣工投产。双鸭山市抢抓我省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契机,依托该项目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给采访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煤机之城——鸡西,采访团走进了位于鸡冠区煤机工业园的沈煤鸡西隆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实地了解煤机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企业负责人告诉采访团,企业生产的综掘机、采煤机等产品销往全国70多个煤业、矿业集团,企业还将准备完成由煤机制造向煤机创造的飞跃,逐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系列产品,引来采访团成员的纷纷赞叹。

  变化发生在厂矿车间,也发生在田野乡间。位于佳木斯市郊区的赫哲新村,当地正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佳木斯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项目。

  该项目将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成“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集生产生活、民俗展示、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走进赫哲新村,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白色蓝顶新式农房映入采访团成员眼帘,这些新居分为60、80、100平方米三种户型,室内设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浴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全村有给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室内有冲刷式厕所、村民利用沼气做饭、群众健身设施完备、文化活动场所齐全。

  在位于富锦市西南35公里处的工农新村,新建的22栋、44户新型环保节能式住宅全部完工交付使用,替代了之前总占地面积2.27平方米的泥草房。2008年8月,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均已全部入户。呈现在采访团成员面前的是一个住宅整齐,设施完备,绿树成荫,整洁美观的新农村。

  “以前,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这么漂亮的村子只能出现在江南沿海发达地区,没想到黑龙江的农村现在也建得这么美,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么高。”来自海南南海网的编辑高鹏感叹道。

  8月15日,采访团抵达了牡丹江市。临近傍晚,党政办公中心会议室里气氛热烈,牡丹江市市长张晶川在市情推介会上为网记们勾画着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蓝图。不到一个小时的交流,网记们觉得意犹未尽。新华网、人民网、上海东方网的网记们赶紧围住张晶川,“张市长,请您再介绍一下牡丹江市畅通陆海联运大通道的情况?”,“市长,我们还想知道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情况”……市长侃侃而谈,网记们奋笔疾书。

  再看新龙江,网记们说,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富饶、幸福和谐的新龙江;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激情四射的新龙江;看到了一个蓄势腾飞、续写辉煌的新龙江。

  网络连天下·分享·多彩之旅

  在搜索引擎中键入“第四届网络媒体龙江行”,可找到相关网页约140余万个。互联网上再次掀起了“龙江”热。

  据省网宣办统计,自2007年开始,我省分别以“发展振兴看黑龙江”、“崛起的煤电化基地”、“科学发展看龙江”为主题,举办了三届网络媒体龙江行活动,每次采访活动发稿数量均能达到1000篇以上。 “网络媒体龙江行”已成为我省宣传工作的响亮品牌,成为我省展示良好形象的靓丽平台。

  和以往一样,网记们白天行走,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夜晚,他们在电脑屏幕前,把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和图片,通过键盘和鼠标分享给全世界的网友。那些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网络专题,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龙江,让了解龙江的人更加关注龙江。

  网络连通世界,分享多彩龙江。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