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伊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按照“‘四城联创’、文明为首”的思路,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围绕“三心”抓创建,把伊春打造成世界级的森林城市、世界级的森林大公园和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名城,力争全市GDP三年翻一番、六年翻两番,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实现伊春科学发展新跨越。
围绕中心抓创建,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物质基础。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坚持保护第一,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巩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积极做好争取扩面工作,探索国有林区管理的新模式。在森林生态旅游业方面,把伊春打造成国际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在做大森林食品方面,力争在三年内发展蓝莓基地1万公顷,把伊春建成国内外最大的蓝莓基地。在发展循环经济、清洁能源方面,抓好产业配套和资源循环利用,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低碳型产业项目。在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方面,抓好西钢1260立方米高炉、180平方米烧结机、浩水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8万吨铅冶炼、80万吨球团等续建项目的竣工投产,确保项目达产达效。在木材精深加工方面,顺应停伐大趋势,全面整合现有林产工业企业,重点发展家具、人造板、小木制品3大系列产品,力争两年内形成年产300万件(套)高档家具、500万幅木制工艺品的生产能力。
围绕核心抓创建,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夯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思想基础。以整顿机关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重点抓好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做出表率。继续推进“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市民”建设,努力构建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切实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继续深入开展好“大森林之声”文化活动,办好首届中国伊春森林音乐会,让高雅艺术走进大森林,丰富小兴安岭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城市活动,大力倡导全民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构筑市民终身教育体系,激发城市创造活力。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继续开展感动伊春年度人物评选、“公民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和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伊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优势,树立新形势下伊春人现代文明新形象。
围绕民心抓创建,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夯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提高城市改造和开发建设水平,继续搞好棚户区改造,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数量,不断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达到居住宽敞明亮。同时提高居民小区的建设标准,使城市形象有个明显的改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水边、城在景中”的建设理念和“四区连片”的建设规划,“倚山亲水”地规划建设现代组群城市;抓好市容环境整治,加强市政设施维护改造;抓好绿化、亮化、美化,围绕“城在林中绿围城、林在城中绿满城”的目标,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迁建绿、退硬还绿等办法,使城市绿化有层次、美化有品位、净化有情调、亮化有特色;抓好交通整治,加快城市交通硬件建设,包括改进公交车辆,道路、站点、标识、标线等不适应问题。下大力气规范和宣传文明出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妥善解决因停止主伐新增的富余职工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构筑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伊春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