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松浦大桥通车剪彩仪式现场。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摄 |
![]() |
松浦大桥正式通车。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摄 |
![]() |
公交车辆连接两岸。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摄 |
东北网10月13日讯(记者 孙晓锐)“一桥飞架,助两岸跨越发展;中兴工程,促城市加快腾飞”。13日上午,哈尔滨市2010年城建重点工程竣工剪彩仪式在松浦大桥举行。仪式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尔滨市首次自行组织建设的第一座特大型跨江桥梁——松浦大桥正式通车。
据悉,松浦大桥工程南起道外区南勋街,北至松北区永胜路,全长4.027公里,主线桥梁长度3.45公里,由南引桥、跨江大桥和北引桥三部分组成。其中,主桥采用独塔斜拉桥,其结构为半漂浮双索面体系,主跨268米,边跨208米,主塔高160米,桥宽39.5米,双向八车道,两侧各设2米宽人行道,最大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9800辆,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城市A级,桥下净空可满足松花江三级航道通行需要。工程概算投资16.47亿元。
![]() |
松浦大桥全貌。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摄 |
![]() |
市民载歌载舞庆祝大桥通车。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摄 |
![]() |
建设者们拍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摄 |
松浦大桥工程自2008年5月25日开工建设以来,工程技术人员相继克服了作业地域条件复杂、工艺流程多样、有效作业时间短、交叉点多,以及受汛期和冬季、雨季影响大等困难,在工程设计、施工规模和技术工法等方面刷新7项全省和全国记录,成功应用了十余项国内领先技术,解决攻克近百个建设难题,并通过采取冬季不间断连续施工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工程建设速度,原定3年的工期,仅用2年半的时间提前建成通车。
建成后的松浦大桥,是目前松花江流域上工程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结构形式最新颖的越江通道。其108根斜拉索组成的主塔“倒扇形”双层索面,托起了主桥476米钢混叠合梁、主桥桥面系,以及跨江主桥车辆最大荷载在内的总计3万吨的重量;其268米的主桥主跨,跻身我国大跨度独塔斜拉桥中第八位;其160.221米高主塔,构成了哈尔滨市新的地标性景观。
![]() |
大桥气势恢宏。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摄 |
![]() |
大桥通车庆典。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摄 |
松浦大桥的建成通车,为城市东部地区增添了一座重要的过江交通枢纽通道,使其南北越江通行时间缩短到10分钟,不仅有效缓解了松花江两岸现有过江交通压力,而且使城市路网进一步与哈大、哈依、哈绥公路紧密衔接,在哈尔滨市阔步迈向松花江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松花江上正在使用的跨江大桥包括,已建成通车的王万铁路桥、四方台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滨洲铁路桥、绕城高速松花江特大桥(四环东江桥)等5座大桥;刚刚建成通车的松浦大桥;正在建设中的三环路西线跨松花江大桥(阳明滩大桥)、东江桥2座大桥。共计8座跨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