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日报记者摄

哈尔滨日报记者摄

哈尔滨日报记者摄

哈尔滨日报记者摄
东北网10月14日讯 13日,是这个城市的节日,更是冰城人民自己的节日。
随着礼炮鸣响,伴随着彩旗飘飘,松浦大桥、文昌桥、铁路街拓宽改造、香滨桥等竣工通车。数以万计的市民以步行、骑车、驾车等不同方式汇聚到这几个“新景点”,有的老人甚至让家人用轮椅推着来了,都为了争先目睹新桥、新路、新城市的“芳颜”。记者也在路桥剪彩开通后的第一时间“上路”,切身体验了通畅新生活的开始……
松浦大桥 一桥飞架两岸通途
记者驾车松浦桥,感受两岸梦幻路
体验松浦大桥,记者选择从北往南的行进方式。
9时40分许,记者来到松浦大桥江北桥头,只见许多热心市民在这里眺望新桥、互相交谈。记者上前搭话,一位自称“老江北”的老人给记者指点:你看这桥一下来,西侧是观江国际新小区,左侧是糖厂老社区,前行就到了利民开发区,向西转开车走七八分钟就可以到达虎园、松北大道及市政府了……“以后来我们江北一点也不费劲!”
记者驱车驶上新桥,心里涌动着兴奋和自豪。只见桥上高耸的“龙骨”、斜拉的钢索、宽阔的桥面、整洁的护栏,在江水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美。桥面上,车辆排起长龙,一辆挨一辆地从江南驶来。
仅5分钟时间,车子便到达南岸下桥口。记者继续开车前行至道外二十道街桥,大桥分别跨过了与新桥相连、且还独立延伸的江堤路、北环路和靖宇街。而在以前,这几个平交路口,处处都是堵车的重灾区。如今,桥上、桥下车辆各行其道。
延着二十道街桥前行,原太平区与道外区分界的老跨线桥出现在记者眼前,二十道街桥与其相连一直延伸至太平桥。“这桥建得太美了!从江北跨江去南岗、香坊真可谓弹指之间。还连接了大直街、南通大街、东直路,去秋林、省政府、会展体育中心都十分方便。”正在指挥交通的交警告诉记者:“以往这里经常是三头堵车、路路难行。二十道街桥和松浦大桥开通后,可顺畅多了。
家住世纪花园的宋先生在道外区从事物流生意,以前每天开车上班,即使不堵车,也需要一个多小时。昨天大桥开通,他特意放下生意,成为大桥的第一批使用者。他说:“如此快捷地从江北到达江南,简直不可想象。自己现在似乎仍在梦中。”铁路街百年老街变脸成“新干线”几乎与我们城市同龄的百年老街———铁路街,经过近半年多升级改造、打通工程、沿街建筑墙体立面改造等工程,陡然成为一张耀眼的城市新“名片”。
昨日早上,记者驱车来到焕然一新的铁路街,从起始点火车站开始便感到了喜庆气氛和市民的热盼心情。在海城桥与安发桥间,记者看到有些市民早早就来到街上,不愿放过每一个细节;有些人拿着相机、手机拍摄,留下这一历史时刻。在此路段,一道黄色调的欧式风格景观墙将铁路街与铁路线分开;精雕罗马柱、穹顶也将街边居民楼房装点一新;沿街几个欧式公交候车廊、欧式灯具造型及街头小品、雕塑,向路人展示着冰城独有的欧陆风情。
一些“好奇”市民只知道这条新颜的百年老街将连接城市新、老中心,而不知是如何另辟蹊径通到10余公里外的西客站。记者也带着同样的疑惑加大油门驶上新路。8时10分,记者驱车沿着平坦宽敞的大路来到新建的跨越铁路立交桥,顺利驶上了铁路街新建部分,一路都是陌生的建筑物,只有在通过通达街上的三孔桥、和兴路等标志明显的路段时,才知道自己置身何处。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经过几座下“钻”上“跨”的涵洞和桥梁,便来到了工电路。
记者在铁路街上看到一对六十来岁的老两口正在感受新路新桥。他们告诉记者,退休后一直在北京和女儿一起居住,每年夏天回哈尔滨避暑,每次回来都感觉哈尔滨有新变化,但是今年的变化“突飞猛进”。本该“十一”就回北京,可是为了等哈尔滨的路桥建设完工看看家乡新貌,他们把回北京的日期延后了。
采访中,“的哥”李师傅按下空驶牌迫不及待地享受了一把久违了的新铁路街。他告诉记者,以前乘客一说去哈站他就头疼,怕进得去就出不来。再者要到学府四道街,经过几乎每个街口都有信号灯的大直街、学府路到达学府四道街附近,经常需要40多分钟,信号灯多达20余个。而现在走铁路街新打通部分,基本没有信号灯,从哈站一脚油开到哈西,爽!
文昌高架桥7分钟“飞”越西东
7分钟能够飞跨城市西东、高效连接市区所有城区……昨日,文昌高架桥通车后,记者驱车体验了我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上跨立交桥的气派和实用。
13时许,记者来到文昌高架桥西端文政街起点。桥面上清晰的行车标线将平整、宽敞的道路分成8个车道。前行没有多远,在往安发桥、新阳路方向及民生路两个下桥口及引桥处看到,经过彻底改造的桥面平整宽阔;随后,车子在“空中”越过了由于天天堵车而被列为我市重要交通结点的李范五转盘道;沿文昌高架桥前行并横跨过果戈里大街与文昌街交口,此前高架桥多数路段为单层,桥面距地面最高距离为6米;而过了果戈里大街从黑山街至分部街跨宣化街路段区域为上下两层桥,第二层桥桥面距地面最高距离为14米,景象甚为壮观;继续向黄河路方向行驶,海滨街为文昌高架桥东端的终点,由于该路段两侧多为居民区,为此桥上安装了隔音板。
一路看到,文昌高架桥共设了7处引道,一队队车辆通过引道上下高架桥,驾驶员表情都很兴奋、新奇。同时,记者看到原有的桥下道路也都改造一新,还不同程度地被拓宽,单向增加了1至3个车道。当车到达黄河路出口,记者掐表一算仅用了7分钟,便从我市的西端从空中“飞”抵城市东部。
采访中,大众出租汽车公司“的哥”田守剑兴奋不已。田师傅说,前几天,从学府四道街到黄河路他走了1小时20多分钟。这下好了,上下两层畅通无阻。今天用不了10分钟,不走一个信号,就能从西到东“迈”过城市。节省了时间、节约能源、减少绕行的争执、效率提高、收入增加……田师傅数不完新路桥给他这行人带来的实惠。
随后记者又驱车原路返回,来到曾令驾驶员望而却步的李范五转盘道。记者看到,高架桥从转盘上方穿过,桥下依然是与文府街、文端街、文明街、联部街以及中山路等街路相连的转盘道。而如今桥上、桥下形成了立体交通,桥上车辆呼啸而过;桥下车辆秩序井然,通行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