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冰城潜航员揭秘“蛟龙号” 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2010-10-14 09:09:0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旭 史轶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潜航员们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蛟龙号”的机械手正在进行水下作业。

  东北网10月14日讯 8月26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载着3名潜航员进行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法、俄、日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昨天,哈工程毕业的我国首批潜航员叶聪和唐嘉陵回到母校,为校友们讲解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潜航员的训练细节。

  “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据叶聪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同时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象和语音,探测海底小目标。

  叶聪说,“蛟龙号”一是可以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有效执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二是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开展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可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等进行评价。

  潜航员:幽闭训练一次12小时

  唐嘉陵说:“深潜器到水下会剧烈晃动,与晕船和晕车不同。我乘船来到青岛近海海况差的地方,船横在浪里大约四五分钟,很多人都吐了。”

  据唐嘉陵介绍,深海是指100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矿藏资源,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区域。一名合格的潜航员要完成包括心理、体能和深潜器操作等在内的陆地培训,同时还要在海上进行数十次训练。深潜器的生命舱为常压常温,下潜至深海后大气压力和氧气浓度都比陆地低。在长达9个多小时的下潜中,潜航员必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遇到突发状况能迅速准确处理。他在接受幽闭训练时,进入一个狭小空间,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时间长达12个小时,这样的训练进行了两次,后来转移到水中进行。


 

  本组图片为潜航员在深海拍摄到的生物。 本网记者李毅翻拍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