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为了促进更多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我省在国内率先推出“助残就业爱心工程”,将通过开发公共、便民、利民服务等六类公益性岗位,分两批安置8634名残疾人就业。这是记者从今日举行的省助残就业爱心工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六类岗位招聘残疾人
我省城镇今年需要安置就业人员约155万人,其中,有就业能力的未就业残疾人有5万多人。目前,有关部门在全省开发了六类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对残疾人实行公开选聘、择优录取。六类公益性岗位分别为:各级残联、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街道、社区残联专干、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定编以外的工勤服务岗位,包括后勤保障、保洁、设施设备维护等岗位;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的就业援助指导中心,设立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所需的话务员、记录员岗位;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基础台账信息登记表录入人员岗位;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类、农业服务类、民政(托老托幼)助残服务类、市政管理类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特殊残疾人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发的公益性岗位。
分两批安置8634人
“助残就业爱心工程”将在全省分两批安置8634名残疾人,其中,哈市为687人。今年11月底以前,首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将上岗;第二批将于明年3月底以前上岗。凡户籍在我省,持有城镇户口和第二代《残疾人证》,女性年龄45周岁以下,男性55周岁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均可由本人填写《黑龙江省残疾人公益岗位申请审批表》,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按程序申请岗位。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审核确定安置人员,并对应聘者进行岗前培训。
残疾人上岗后,由用人单位与其签订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助残就业爱心工程”为其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全省人均待遇水平800元左右,地区间有差异,但不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单位应缴纳部分,个人应缴纳部分由个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