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城中村”变身卫星镇 缩小城乡差别
2010-10-19 10:20:4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寅乔 刘亿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9日讯 在小城镇建设中,佳木斯市将城乡结合处的建国、长发、四丰、敖其、江口、望江等6个镇确定为卫星镇,弥合“城中村”二元经济结构断层,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在加快卫星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佳木斯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由于长期受观念、体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建国、长发、四丰、敖其、江口、望江分布在该市中心城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的乡镇距市中心区车程不过十几分钟,因此被称为“城中村”。这些“城中村”虽然身居城市,却以传统耕种为生,且存在着农业土地面积小、现代化程度低、农业规模效益难以产生等先天性发展难题。特别是随着佳木斯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中村”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和不和谐性越来越明显,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断层在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等层面相继浮出水面。

  一方面是城市发展受空间限制,一方面是“城中村”社会经济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佳木斯市适时提出了以卫星镇建设破题的发展思路,通过推进“两高、两区、四城、六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改造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围绕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以城市中心区紧密相连的六个乡镇为突破点,将六镇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按照各自既有的特点准确定位,在解决断层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以此作为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加快经济快速发展的治本之策。在卫星镇建设过程中,佳木斯确定了“三化相融”的原则,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推动小城镇建设。

  曾经靠天吃饭的六个乡镇被确定为城市卫星镇后,各自根据自身优势找到了发展定位。长发镇秋果飘香、金谷诱人,特色农业城镇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拔地而起的江口镇中心社区综合商贸小区正成为江口镇的新地标,很多农民都住上了有水、有电、有热的楼房。

  四丰山景区周边的新丰、新鲜、花园、四丰和陶家等村居民更有感慨。居民刘胜利告诉记者,他家原来只有不到6亩地,以种地为主要经济来源,过着能吃饱、吃不好的日子。旅游型城镇的定位和四丰山景区的建设给刘胜利的生活带来了变化,他把位于进入景区沿途的房子出租给餐饮经营者,将土地租赁给村民,一家三口到城市打工,一年纯收入比原来翻三四番。

  敖其镇赫哲族居民的鱼皮画展室吸引着八方来客,民族特色旅游成为这个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望江镇工业园区入驻企业逐年增多,粮食加工、门业加工等大规模生产企业从城市中心退居至此,望江在分担城市工业企业外迁和承担招商引资新建企业科学布局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这些原本是佳木斯社会经济发展梗阻的城中村,正因卫星镇的建设而一一破解。6个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建设总量是前5年的总和,道路、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与城市配套相连,使佳木斯“南湖北岛,一横四纵”的远景初现端倪。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