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午餐宿舍通勤车 单位“软福利”更受求职者青睐
2010-10-24 09:54:2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4日讯 求职看薪水,这是所有求职者应聘时的首要参考条件,但是“硬邦邦”的薪金标准似乎都大同小异,也很难有所突破,于是为了能够更多地吸引求职者的目光,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软福利”上下功夫,带薪休假、三险一金、工作餐……这些在标准薪金之外的“软待遇”越来越受求职者青睐,也成为很多用人单位“拉拢”人才的妙招之一。

  靠福利待遇招人更容易

  20日,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组织的一个综合招聘会上,记者看到很多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信息中,都不忘在工资待遇中加上一些“软福利”,生产企业招聘的员工中,几乎都有“提供免费职工宿舍”一项,餐饮企业大都有“包食宿”一项,一些“实力企业”“大型企业”给出的“软福利”也是相当的“强悍”,比如“三险一金”、“带薪休假”、“通讯补贴”、“赴外地培训学习”等等,一些薄弱的中小企业很难提供如此强悍福利,但是也会推出一些“午餐补助”、“员工生日聚餐”等,总之,大家都想办法不让“福利”一项成为空白。据了解,哈尔滨市一家五星级酒店招聘员工“软待遇”中居然打出了“包烧费”补助一项,这个企业的招聘代表告诉记者,现在求职者应聘,第一眼先看工资,第二眼就是看福利待遇,大家已经越来越关注这部分内容。

  前不久在哈尔滨市中高级人才市场上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江苏一家纺织企业来哈尔滨招人,这家企业打出了“提供四人间职工宿舍,空调、淋浴齐全”、“饭补每天10元,有职工食堂”等福利待遇。招聘人员说,现在很多求职者更钟情于用人单位提供的“软待遇”,因为这些“软待遇”比“硬工资”更能提供保障。


 

  福利就是隐性收入

  对于求职者来说,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其实就是一种变向的“货币”,有时算起来要比硬工资更实惠,是大家公认的“隐性收入”。

  在哈尔滨市一家商场工作的孙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大多数商场都不提供午餐,员工只能到商场的餐厅里自己消费,最多也就是商场给提供三两元的补助,其余部分还得靠自己。但是最近她工作的这家商场就提供免费员工午餐,现在午餐随便吃点什么也得五六元钱,这样一个月下来就等于工资多加了一百五六十元。在哈尔滨市一所民营的中职学校谋得职位的小李比较看好“通勤车”这个待遇,小李说每天上下班就算是不倒车那至少两元钱通勤费,这个福利相当于月工资增加50元,关键是坐通勤车,遇到堵车等情况延误了时间不算迟到不扣工资,这样算是起来可不只是50元的问题了。

  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会上,前来求职的小陈向几家公司咨询了工作待遇。记者发现,他对于用人单位能不能解决住宿、给不给三险一金、有没有饭补和车补等问题要比工资更关注,在每个单位的台位前他都很认真地咨询这些事。像小陈这样做营销的,一般企业给出的底薪都是1000元左右,所以在哪里做都差不多,如果企业能提供住宿,那至少可以省下五六百元租房费,如果能提供饭补、交通补助和电话费补助等,那一个月又是四五百元,有和没有能差出近千元。

  “高端福利”提供长效利益

  对于相对高端一些的求职者,他们更看中的是各种社会保险、带薪休假和岗位培训等“高端福利”,因为这些福利提供给他们的是“长效利益”。浙江省一家电器企业驻哈办的郭先生说,“三险一金”是工薪族的基本社会保障,他很看重,虽然不是眼前利益,但有了它需要时能帮上大忙。北京一家科技贸易公司给出的“安排完善的岗位培训计划,员工有机会参加国际展览会”的待遇非常吸引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吴。小吴说自己赚钱的机会在以后,刚走出校门正是不断完善自己、增长本领的时候,公司提供的完善培训和参加国际展会的机会正是自己需求的,在这样的公司里历练几年,对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是难得的。至于饭补、车补什么的,小吴说这些“低端产品”都可以不考虑,入职的前几年,只要自己能供自己吃饱就行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