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工农区先锋社区老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在鹤岗市工农区先锋社区里,活跃着这样一支老年先锋队,他们以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和争当先锋的执着追求,诠释着社区老党员对党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
离岗离职不离党社区党建冲在前
先锋社区党支部组始建于2002年,有社区主任兼支部书记1人、委员2人,党员99名。社区党支部成立之初,仅有的两个社区副主任还都不是党员,党支部组织机构不健全,党务工作大事小情,支部书记一人承担。支部书记既管党务,又抓行政,经常外出办事,党员交党费、调动组织关系、政审,常常找不到人,党员教育管理松懈,正常党务工作很难开展。一些离退休老党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根据社区99名党员中老党员占80%比例的实际,提议成立先锋社区老年党支部。2005年末,由社区主任任支部书记,6名离退休老党员任委员的先锋社区老年党支部正式成立。
为了找到社区的老党员,使他们尽快过上正常组织生活,6位70多岁的老党员不顾疲劳,分成3个家访组,拿着党员名册、社区分布示意图和手绘行走路线表,在一个半月时间,走访了2000多户社区家庭,近百名党员无一流失,一张完整的党员联络图,终于挂在了先锋社区最醒目的那面墙上。社区条件极为艰苦,办公场所狭窄,无经费来源,甚至连一把椅子也买不起。“没有椅子也要办公,没有桌子也要写字”,老党员决定实行值班制度,一把椅子轮流坐,一张桌子轮流写。5名老党员从周一到周五,每天1人值班,处理支部日常工作,协助主任开展各项党建工作。这样一来,有事没事到社区走走看看的党员多了,关心社区大事小情的群众多了。
支部建立了每周一“党员学习日”制度,为了使不能及时参加学习的党员得到教育,市科协退休老党员李柏昌提出创办《先锋社区报》。李柏昌年近七旬,老伴有心脏病,日常生活全靠他照料。为了办好报纸,他经常一边做饭、一边想稿,床上地下都是草稿,家里没有一处落脚的地方。2009年初,全市第一份社区自办报纸《先锋社区报》出版了,一份小小的报纸,凝聚了老党员们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老党员对党朴素的爱。
牢记誓言志不老服务于民显本色
老年党支部办公室挂着一个条幅——“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老党员们把这名话当成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入党誓词,心系社区,发挥余热。
居民王某在5岁时母亲因患精神病离家出走,父亲于2009年去世,因无人看管,他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小偷小摸的事情没少干,成了社区居民又急又气又怜的心病。78岁的党小组组长李克英想到,要使王忠正走上正途,除了教育还要为他解决实际困难。李克英老人不顾胃癌的病痛,多次奔走于民政局、派出所之间,给16岁的王忠正办理了户口。老人关心他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冬天冷了,老人就把自家的棉衣棉被抱过来;没有饭吃,老人做好了端过去;房子裂缝,老人亲自给他修理房屋。王忠正哭着说:“没有李爷爷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像他一样做个堂堂正正的好人。”
几年来,老年党支部的党员为群众办事办好事120件,为社区困难群众捐款3万余元。老党员们群众服务的真心、热心、爱心深深地感动了社区的每一个人,他们被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先锋社区的老先锋”。
维护和谐保稳定先锋社区洒余辉
老党员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年轻人能干的事,我们老年人一样能干,而且要干的更好。”老年党支部成立了“老年治安巡逻队”、“社区环境监测队”、“老年技术服务队”,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社区治安好了,卫生条件改善了,人们的笑脸多了,社区环境更和谐了。
社区一些老党员存在着悲观失望情绪,认为自己退休了、没用了。老年党支部为了帮助他们走出思想误区,建立了家访谈心制度,除随时进行家访外,每逢年节,宁可放弃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也坚持到这些党员家中问候,使他们深受感动。在老年党支部的带领下,老党员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社区分忧解难,积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在社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出了老年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这些年来,老党员支部的党员们没有在社区领过一分钱补助,但他们却始终无私、忘我地工作着、奉献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党员工作活跃于社区楼栋庭院之中,形象树立在党员干部群众心里,才使得社区更加平安和谐,居民更加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