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近日,绥芬河市15位“80后”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当地再次引起了震动,据当地人事部门的一位干部推测,这只是绥芬河干部制度改革的“第一斧”。
上一次震动是10月9日,绥芬河市委组织部在电视、报纸、网站上发出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年轻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告,要求:本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1980年1月1日后出生,第一学历为国家统招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均可报名参加公选。
公告发出后,报名者踊跃,最终通过审核的80名考生在10月14日走进考场。笔试结束后,按成绩筛选出的16名考生与组织推荐的12名曾在乡镇挂职培养锻炼半年以上的副科级后备干部,共计28人,在16日进行面试,最后有15人脱颖而出。
面试环节颇有新意。28名考生分成四组,面试由演讲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两部分构成。为了增加此次考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除了市领导和3名专家主评委外,来自市直各单位的19位负责人担任公共评委,同时有60位机关干部出席现场观摩考试。评委们根据考生在演讲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综合表现进行了现场打分。
对于这次公开选拔年轻领导干部,绥芬河市委书记鄂忠齐说,年轻干部代表绥芬河的未来,他们的状态决定我们的未来,他们的追求也决定我们的未来。为绥芬河市未来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选出一批最优秀的干部,来打前锋。
绥芬河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与选拔任用人才制度的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从2004年开始,绥芬河市委、市政府以超常规举措,形成了任期制、聘用制和雇员制等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灵活实效的用人机制。连续6年面向全国开展了大规模招引人才活动,共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303人,公开招聘政府雇员18人,公开招聘优秀教师141人,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82人。面向全省公开招聘综合保税区科技专业干部4人。
2008年初开始,首次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副科级后备干部,为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全市共有479名符合条件的考生参加了笔试,通过笔试和面试,共确定了116人作为副科级后备干部人选。近两年来,选派30多人次到信访办、会展办、新农村建设办等工作一线锻炼。通过选派11名优秀后备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快了后备干部成长步伐。截至目前,2008年公开选拔的116名后备干部中,共有22名后备干部得到提拔使用,使用率占19%。
继2008年公选科级后备干部之后,今年年初,绥芬河市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继续推进发展型领导班子创建,营造和谐共事、合力干事的氛围,持续打造有活力、有战斗力的冠军团队,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锻炼培养和选拔使用力度,通过采取挂职锻炼、聘任、竞争选拔等方式,重用一批年轻干部。
从目前看,绥芬河市机关事业单位还存在干部结构失衡、年龄梯次断档等问题,在机关单位中35岁以下的干部仅有164人,占干部总数的22.5%。为改变这种现状,绥芬河市将继续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集中选拔一批35岁以下,特别是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改善干部队伍结构。
此次公选,进行了电视实况播出。绥芬河市委组织部长杨树说,公选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开透明,通过电视转播让大家积极关注、参与、监督本次公选,更能充分保证公选的公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