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从2000年垦区在九三分局实施全省第一个农村居民点撤并复垦项目开始,垦区土地整治工作历经10余年蓬勃发展,呈现出由点及面、体系健全、运行规范的良好局面。截至10月底,国家和省共批复垦区土地整理项目94个,新增耕地2.16万公顷,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两年,为了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农垦总局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对生产队撤并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贴200元,泥草房拆迁每平方米补贴100元。仅此两项,总局已投入扶持资金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各农场撤并生产队的积极性。垦区计划至2012年,完成拆迁撤并1868个生产队,拆迁房屋1449万平方米,迁移人口42.6万人,对拆迁撤并空置出的生产队优先进行土地整治复垦。计划利用3年时间,复垦符合土地整治建设条件的撤队并点生产队855处,整理复垦面积30.75万亩,计划新增耕地面积24.6万亩,新增耕地率达80%。其中2010年,共实施了162个撤并生产队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规模1.75万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1.06万亩,新增耕地率达25%。
垦区耕地后备资源比较丰富,土地整理复垦潜力较大,是省政府土地整治项目重点支持区域。截止到10月底,国家和省共批复垦区土地整理项目94个,总投资34.15亿元,建设总规模19.8万公顷。通过项目的实施,整理复垦出一批路林成网、灌排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高效农田,新增耕地2.16万公顷,年增产粮食4.5亿斤,年增加效益6.7亿元,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和“惠民工程”,为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作出了贡献。垦区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项目,还缓解了各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撤队建区创造了城镇化集约用地的奇迹,促进了垦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当前,垦区各地正合理布设项目,有效挖掘后备资源潜力。《黑龙江省垦区土地整治规划(2008~2020)》已经编制完成,共布设土地整治项目171个,建设总规模51.2万公顷,占垦区耕地面积的21.3%,新增耕地面积4.41万公顷,新增耕地率8.6%,计划总投资71.61亿元。结合垦区实际情况和各农场地域分布特点,确定东部地区主要围绕“两江一湖”中心区域,西部地区主要围绕松嫩平原的特点,成规模、大区片地安排和实施土地整理复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