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5日讯 违法犯罪行为往往侵害的是弱势群体,侵害女性的犯罪占有较大的比例。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享乐主义、自我主义抬头,女性犯罪有逐年增长趋势。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2007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7件13人,占受理案件数5.5%。2008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10件12人,占受理案件数6%。2009年审理女性犯罪案件22件23人,占受理案件数15.4%。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因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有着特殊重要性,所以应引起政府、社会的重视。因此,根据我院三年来审理的女性犯罪为基础,对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以利于做好女性犯罪的预防工作。
当前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
犯罪种类趋向有暴力行为犯罪。以往女性犯罪多是盗窃、收赃、窝藏或职务犯罪,没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并且不与被害人有直接接触。但在近三年的犯罪中出现了涉及敲诈、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物的犯罪。其中伤害4件,抢劫4件,敲诈1件,故意毁坏财物1件,占25.6%。其中抢劫罪中有的充当组织实施者,伤害中有的是召集者,敲诈中参与预谋并充当“诱饵”。并大多为此类犯罪的积极参与者。
涉及色情犯罪比例大。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较快,一些人不能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催生了涉及色情犯罪发生。三年内审理了组织淫秽表演罪1件,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6件,贩卖淫秽物品罪1件,占女性犯罪20.5%。此类犯罪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且更多的将女性引入卖淫、色情服务行业,危害深远。
共同犯罪行为多。在39件女性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33件,占84%。这是由于女性的身心特点受限制,往往要依靠他人共同实施。但共同犯罪的犯罪目的易达到,犯罪对被侵害人的伤害也增大,而且共同犯罪中往往与社会闲散人员或有前科人员共同作案,一旦实施犯罪,很难回头。
当前女性犯罪的原因
受享乐主义主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一些无一技之长的人不能运用正当劳动手段创造财富,喜欢不劳而获。如在一起非法经营案件中,六名女姓甘愿加入非法传销组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经营,发展下线交纳从事款,从近百名下线人员营销业绩中提取报酬,骗取钱财超过30万元,因情节特别严重,判处六人五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并没收非法所得。
法律意识淡薄。在青年女性中,对法律责任和道德问题存在模糊认识。被告人陈良(化名)通过他人介绍通过网络参与向台湾色情网站淫秽表演,后在我市租房屋找人员,与其家庭成员经营向台湾网站淫秽表演。但其认为没有卖淫行为,并且对境外表演,属道德问题。被告人刘芳(化名)是摆地摊谋生,因偶然认识到介绍其卖淫秽光碟的人,购买800余张,并在晚间向行人出售,其也未认识到此类行已构成犯罪,而不是道德问题或违法行为。
不正常的自我价值主义。一些青年女性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接受高等教育,但青春期造成叛逆心理,由其在早恋问题上,一旦因早恋触发矛盾,就不计后果体现自我主义。骆萍(化名)系在校生,因发现其前男友与另一女生处对象,双方发生争吵,互相抨击,其感觉身心受到打击,并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随后双方便纠集他人在约定地点发生殴斗,致1人重伤,3人轻伤,多人轻微伤。她认为自己有事,打一个电话就能找来人帮打架,自己很有本事,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多发生在青春期女性,甚至未成年女性。
家庭原因是犯罪主要动机。男性犯罪有冲动性,女性比男性往往理智,但在种种家庭原因下,催生了犯罪。有的因婚姻破裂或感情纠葛与第三者大打出手,造成伤害后果,有的迫于生活困难,夫妻双双走向犯罪道路。被告人简明(化名)因与女友宫丽(化名)处对象,遭双方家长不满意,二人离家。但因无经济来源,在简某提议下有分有合实施抢劫犯罪8次,宫丽参与3次。最终,二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4年,10年。
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注重保护女性弱势群体权益。一是政府要运用基层组织帮助有困难女性,关心生活,解决困难。由其要深入基层处理解决好女性民生问题,正确引导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帮助就业,资助经营,对无生活技能且无生活能力的可建立救助机制,享受救助基金。二是学校要改变重升学率,轻育人的问题。由其是对学习不好的女性有歧视性,甚至劝退学保升学率的问题,此类问题严重打击女学生自尊心,使其认为在学校、家庭没有价值,过早走向社会。三是家庭成员中父母要尽抚养义务,教育义务,不能顺从违法犯罪行为,也不能放弃管教任其自生自灭。丈夫更要承担家庭责任,禁止不良嗜好造成家庭破裂,打击女性心理,防止引发犯罪行为。
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女性法律意识。针对女性犯罪特点重点宣传,适时公开犯罪信息。对服刑女性罪犯要切实做好帮教、改造工作,对生活确有困难而走向犯罪道路的要宽严相济处理,与救济部门沟通解决生活实际困难。防止二次走上犯罪道路。充分发挥妇联、群团组织的作用,针对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制定符合女性的心理、生理特点的法制宣传方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健康的活动,做好法制宣传工作,用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广大妇女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各种社会关系,努力防止、遏制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
重点打击犯罪根源,隔离犯罪途径。政法机关要专项打击教唆、引诱女性犯罪人员,对社会影响大、社会危害大的从重从严处理。严格监控有教唆、引诱女性犯罪的前科劣迹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打击。严格网络监管,打击利用网络组织女性犯罪,利用高额报酬组织女性犯罪。多措并举摧毁犯罪根源,避免女性走上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