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新农村建设进行时:宽沟新村 在“新生”中崛起
2010-11-26 10:38:1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斌 车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绥芬河谷盈新邨(新农村)
绥芬河谷盈新邨(新农村)
绥芬河谷盈新邨(新农村)

  黑龙江新闻网讯 忙着建设新村,忙着外出打工,在绥芬河市阜宁镇宽沟新村,记者感受到的不是冬的沉寂,而是一片火热。

  生活需要愿景,美好的希望是支撑人们更好生活下去的“支点”。宽沟新村的村民如今就有着美好的期盼,他们相信明年开春迁入新居之后,日子将会更加红火。

  从乡村到现代田园城市

  整体搬迁后的巨变

  “虽然现在新村的附属设施还没建好,但我已经回新村看了好几回了,忍不住呀。老村和新村可是没法比,现在村里人都盼着快点搬到新村去住。”宽沟村老村民李成文对于即将回迁的新居,满怀期待。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的新房子有70平方米,只花了8万多元钱。

  宽沟新村距离绥芬河市只有不到14公里的路程,汽车驶出十多分钟后,一排排整齐划一具有简欧风格的住房出现在记者眼前,还有让城里人都羡慕的二层楼房区。

  2009年4月,根据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和绥芬河市整县(市)推进城市化的需要,对宽沟村进行了整体搬迁,并更名为谷盈新邨社区。在部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宽沟村作为绥芬河市其中一个“卫星村”,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配套服务业。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谷盈新邨社区一期工程32栋64户房屋已竣工。

  阜宁镇党委书记宋芝耀向记者介绍,谷盈新邨社区规划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新居住宅分一层民宅区、二层楼房区和多层楼房区。全部工程完工后,可容纳居民360户。整体风格突出中俄特色、山城特色、生态特色。记者在新区一期工程中看到,每家每户都装有太阳能热水器、有线电视网和宽带网络,特别是村内的排水系统以及各种管线全部预埋进户,谈及此,宋芝耀不无骄傲地说:“省级新农村示范区验收组来检查时感到很疑惑,村里怎么没有边沟?我的回答是,我们村的排水管道都埋在地下!”

  “新村还要建设现代乡村别墅区,村内规划一条30米带状绿化线,设置一处公共绿地,配置亭、台等园林设施。用三年时间将宽沟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村落。”宋芝耀对记者说。

  从农民到“物业项目经理”

  “新型农民”的幸福生活

  宽沟村的村民从来不愁没活儿干,一年四季没有闲着的时候。借助绥芬河市与俄罗斯的通商口岸优势,每年出国打工的人有很多。据介绍,村里有三个小伙子做了商贸翻译,村民刘家军还在俄罗斯共青城开了一个木材加工厂……靠着初中三年的俄语底子,加上后天的自学,年轻的陈祥利在绥芬河市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专门给俄罗斯发货,经常出国翻译。他告诉记者,他现在还在不断自学俄语,是为了以后工作能更加顺畅。

  见到秦续军时,他正为新村的供热忙活着。让28岁的秦续军难忘的是,今年夏天他去长春参加了物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后,他拿到了“物业项目经理证”。“就因为有了这个证书,我现在已经是宽沟物业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了更好的服务宽沟新村的建设,2009年开始,村委会有计划地培养秦续军在内的5名青年,为组建宽沟物业管理中心做准备,参与保税区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货物运输代理等工作。

  “没去培训之前,不太清楚物业管理是咋回事,以为就是清理清理垃圾这么简单,培训之后就明白了,在园林绿化以及管理上有了具体的认知。”秦续军难掩兴奋之情地说,“物业管理属于服务性行业,我们村儿成立物业公司,乡里乡亲就是我的‘客户’,为他们服好务,就是我工作的宗旨。”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内心的火热。

  从种地农民到园区员工

  园区、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城乡统筹,乡在何处?

  “既能让农民享受到城里人的舒适生活,还要‘多接地气’,结合农民的特点,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绥芬河市副市长张爱忠说,“我们市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是边建设边调整,找到最适合农民的结合点。于是,木耳产业园区、智能连栋温室、农业生态观光园等规划应运而生。”

  今年初,根据五花山水库建设的需要,东宁县绥阳镇菜营、北沟两村的农户正式“移民”到宽沟新村。新村放大菜营、北沟两村现有的木耳产业优势,建设了木耳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培育100户种植户,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

  记者在已经完成基础建设的木耳产业园区,见到刚刚从菜营村搬过来的菌农赵忠禄,他正忙着在看护房里砌火炕,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这里设施到位,每个菌户都给配备一个养菌房,五家共用一个菌包室,没有任何租金,让我们无偿使用。”憨厚的赵忠禄说,“刚搬来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是新村给我们这些菌户提供的方便是非常到位的。”话语中更多的是对新家园的憧憬和期盼。

  宋芝耀说:“我们把宽沟村产业发展设定为‘园区带动型’,就是希望通过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和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推进园区带动和产业带动,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园区和企业转移,彻底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

  谈到新村未来的发展之路,宋芝耀告诉记者,首先要发展综合保税区的配套经济服务区,将保税区和宽沟村结成包扶对子,签订用工合作协议,优先考虑和安置宽沟村民就业。另外要充分利用宽沟村毗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配套服务区。还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区,大力培育观光旅游业和生态餐饮业,同时以对俄出口农产品为主线,开发智能连栋观光温室、农家乐等项目。

  新村的发展已初具雏形,记者看到由省农开办投资670万元的智能连栋温室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明年春天所有村民就会回迁到新居中,李成文告诉记者,搬回新居后他想在自家小院里搞“乡村游”,“种上葡萄搭上架,摆上小桌,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来喝杯我沏的茶。”他说。

  记者点评

  在宽沟新村,一个新的成长契机逐渐显现,而且愈发明晰。

  农村的未来需要精致的设计,这句话在宽沟村的整体搬迁中得到最好的诠释。在新村放眼望去,一排排具有简欧风格的住房让人眼前一亮,这些住房都是请设计师精心设计的,而智能连栋温室、木耳产业园区等则是进行了符合当地特点的科学规划。

  传统与新生的交替之中,新的规划和管理就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宽沟新村的规划者们牢牢记住这一点,既要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的舒适,又要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如何适应社区生活,如何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身份转换,政府部门对此作了细致而严谨的规划。

  三年时间构建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使其真正融入城市,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城市化的成果,在宽沟新村,并不是一个梦,而是一个正在实现的理想。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