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今年1~10月份,黑龙江省CPI在全国由高到低的排序中,与陕西、甘肃、浙江并列第五位,10月份与安徽并列第九位。11月起我省CPI同比涨幅将逐渐缩小,预计全年累计同比涨幅将为3.7%左右,继续运行在4%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轨道内。
10月份同比涨幅与全国平均持平
全省1~10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3.6%。其中,上年翘尾影响为3.1个百分点,新涨价为0.5个百分点。1~10月份累计同比价格指数的8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呈“四升四降”走势,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烟酒价格上涨;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与通讯价格下降。
我省10月份同比涨幅与全国平均持平为4.4%。计入10月份全省CPI同比价格指数的8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呈“五升三降”走势,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上涨;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交通与通讯价格下降。
前10个月,全国平均环比上涨0.7%,我省高于全国平均0.1个百分点。
翘尾因素在CPI涨幅中占主导
2009年翘尾因素对我省今年1~10月份累计同比变动幅度影响,占累计同比涨幅的90%。省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徐玉秀分析,主要原因为:一是我省去年基期价格偏低;二是去年12月份,由于遭受灾害天气,南方产地蔬菜减产、价格上扬,加上道路阻塞,运输费用上升,致使我省菜价大幅上涨,导致翘尾因素对今年的影响由1.7上升至2.8个百分点。
CPI走势另一个特点是环比价格呈普遍上涨。徐玉秀分析,推动环比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上涨。在1~10月份累计和10月份同比分别上涨3.6%和4.4%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上涨1 %。10月份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比上月上涨1.9%,推动全省CPI环比上涨0.7%。
分析主要原因,专家认为,一是由于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重点针对中国输出通胀。二是游资炒作部分农产品,使其价格异常波动,市场商品出现攀比、搭车涨价现象。三是流动性过快,刺激市场商品价格上扬。四是国际豆油期货价格持续上升,拉动国内豆油价格上涨,10月份全省平均油脂价格比上月上涨5.6%,推动CPI环比上涨0.1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由于10月份节日消费旺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10月份受通胀预期价格和商品房刚性上涨的影响,自有住房、水电燃料、建筑及装修材料价格分别比上月上涨0.9%、0.4%和0.2%,国家有关房贷政策的调控,使租房价格上涨2%。我省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与其他省份相比尤为突出,冬季70%蔬菜、90%以上水果需外进,运费及销售费用高。
后两月我省CPI将逐渐回落
据省价格监测中心预测,正常情况下,11、12月CPI将呈逐渐回落走势。后两个月影响全省CPI上升与下降的因素并存:影响CPI上升的因素主要是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输入性通胀压力仍较大;10月份CPI涨幅高使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大;游资炒作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可能发生;农民惜售心理增强,支撑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推动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部分地区调整水价、液化气价格以及近期煤价有所上涨等将促使居住成本增加。季节性因素,将导致我省蔬菜、水果等副食品价格继续上行。
影响CPI下降的因素主要是10月份后翘尾因素影响将减弱。11月份我省翘尾因素影响为2个百分点,12月份为零;国务院、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完善补贴制度,增强调控针对性,强化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通过销售国家储备物资及鼓励农民增加种植等手段增加供应,安排专项的资金支持蔬菜紧急调运,扩大“农超对接”范围等措施的效果将显现。这些因素将使前期价格涨幅较大的商品价格涨幅收窄或下降。同时,我省秋粮已获丰收,近日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和美元升值,国际大宗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幅下挫,将会影响国内市场价格涨势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