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6日讯(记者 李楠)伊春市嘉荫县曾在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落实“三优”文明创建工作,嘉荫县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起点,继续围绕城镇发展“上品位、上档次”目标,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战略,着力在完善体制、明确职责、创新机制、加强监督、强化落实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成果,打造环境卫生县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边陲名城建设步伐。在巩固创卫成果上,嘉荫县不断强化机制创新,实施了“四个结合”。
坚持综合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
组建环境卫生综合执法队,集中力量对市容环境卫生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并针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取缔了路边市场、流动摊点等占道经营点11处,并实行规行划市,将所有摊点全部定点或进店经营。同时,深入各建房户、建设单位,开展清理违章、违法建筑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各类违章违法建筑40余处。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区包片相结合
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单位责任区包片活动方案》,实行县四大班子包片制,将城区分为四个战区,分别由县四大班子负责,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为战区总负责人,四大班子成员为分区负责人,将分区任务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每个党员干部,做到每个战区、分区、街道、小区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形成了同创共建、齐抓共管的局面。
坚持专业管理与全民参与相结合
环卫清扫清运工作采取“滚动式”作业,实行定人、定责、定时的保洁制度,延长保洁时间,垃圾日产日清。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与县城沿街单位、个体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长期设立“门前三包”监督岗,督促责任人落实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工作,使县城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同时,发动青年志愿者及群众上街义务清扫,清除积存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坚持突击治理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把突击治理作为常规管理的重要补充,努力做到常规管理有巩固,突击治理有提高,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扩大治理成果,从而推动国家卫生县城建设。
2010年年初以来,嘉荫县统筹全县人民力量对全县3.72平方公里城区的生产生活垃圾清运、133.5万平方米道路、彩板的清扫保洁、12座水冲公厕、16座旱公厕、115个大垃圾斗、80个小垃圾箱、135个果皮箱的清掏、管理、维修、维护等。截至到11月末,清理积雪、垃圾达到11595车次67660立方米;清运污水、雨水达到1210多台次,总计达到7,260吨。道路清扫保洁优秀率、垃圾清运优秀率、公厕管理优秀率均达标。嘉荫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聚全县之力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卫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