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绥化市立足服务群众深入推进创先争优
2010-12-07 10:15:1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7日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黑龙江省绥化市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出发点,积极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致富群众的工作体系,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着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创建“民情在线”系统,打造为民服务新平台。针对一些群众向各级组织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反映问题难、办事不方便的实际,在全市10个县(市、区)开通了“民情在线”网络服务平台,把党政职能部门与农村、社区党组织链接起来,广大群众通过视频音频系统,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咨询政策、表达诉求,实现了党政职能部门与广大群众远距离“面对面”交流。为方便群众就近反映问题,在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立“民情在线”工作站,由专人负责接待和指导群众上网操作,随时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联系;在504个县级党政职能部门配备专职接待人员,建立接待、解答、办理、反馈、归档、监督、分析、报告等8个方面工作流程,采取直接解答、限时解答、约定解答、移交解答和上报解答等五种模式进行迅速有效的处理、协调和解决。年初以来,通过“民情在线”系统,全市基层党组织共受理群众诉求、解答相关政策1.9万次,协调解决道路交通、居民供暖、水电通讯、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4800多个,理顺了群众情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推行利民承诺制度,健全服务群众新机制。本着党员能做到、群众真需要的原则,以办好事办实事为重点,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实行利民承诺制度,不断激发他们发挥作用的内在活力。市委专门下发文件,规范了利民承诺的内容、步骤和程序。结合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任务和党员的岗位职责,重点围绕落实惠民政策、发展公益事业、宣传法律法规、解决矛盾纠纷、帮扶弱势群体、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按照提出承诺、审核把关、公开公示、组织践诺、督查评议等五个环节,列出具体事宜,明确目标时限,落实措施办法,推进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党组织对践行承诺情况进行定期评议和不定期检查,并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目前,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和80%以上的党员做出了承诺,共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近11万件。结合利民承诺,组织1万多名党员领导干部、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开展大走访活动,深入各类重点人群、困难家庭,进一步了解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难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开展“千局联村”活动,构建城乡服务一体化新格局。从年初开始,组织1072个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近万名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对子,明确“五联一促”任务,即组织生活联过、党员队伍联建、活动载体联创、服务群众联做、党建资源联享、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一年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利用备春耕生产、重大节日、农闲等时机,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信息、送医疗、送物资、送资金下乡活动,推动城市各类服务资源向农村流动,全市共向农村捐赠物资、资金折合3500多万元。积极发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优势,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挂职,组织涉农技术人员建立助民服务队,帮助农民谋划增收致富路子、转移剩余劳动力、销售农副产品、推广农产品加工项目,先后在农村建立科技培训示范基地140个,培植党员科技示范户6300多户,落实致富新项目268个。

  发展“党支部+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带民致富新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依托,由党员干部或能人大户牵头,引导农民群众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大力发展“党支部+农民股份公司”、“党支部+产业协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各级党组织在资金、项目、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帮助合作经济组织推广新技术、寻找订单和开拓市场,健全完善各项章程制度,办理营业执照,申请注册商标,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领办创办新经济组织的乡村干部,取消“坐班制”,实行身份不变、政治和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目前,全市规范化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950个,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1046个,参与农村党员干部1.9万人,带动全市发展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8.8万亩。今年,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人均增收1600多元。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