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创三优 促发展】七台河市桃山区环境质量历史最好
2010-12-08 11:26: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桃山区环境综合整治街道前(左)后(右)对比

  东北网12月8日讯 (记者 李楠) 2010年,七台河市桃山区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项民生工程作为“三优”文明创建工作的落实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有效措施,健全长效机制,严抓“五点”,将整治向纵深推进,辖区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抓热点,环境卫生整治创历史最好

  桃山区将清雪除尘等民生热点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今年全区清冰雪达到4万多立方米,是去年的2倍,清雪作业达到了路见本色,清运及时、不留死角死面,确保了城市交通顺畅和市民出行方便。4月中旬实施了洒水降尘作业,4月末清洗油饰垃圾箱、果皮箱近300个,上半年公办环卫垃圾清运量为87890立方米,民办环卫垃圾清运量为39966立方米,拆除和清理308省道由于修路拆迁房屋残留墙体和建筑垃圾1500多立方米,清理中心区至开发区道路残冰残雪和浮垃圾4500多立方米,公厕排污120多吨。对四个城市出口、绿岛和早市等地段进行了重点治理,抽调了422人次,出动车辆150多台次,清理死角死面残冰垃圾5000多立方米,倒运民办环卫垃圾4000多立方米,捡拾外运浮垃圾211立方米。上半年全区环境质量创出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抓难点,市容市貌整治扎实高效

  开展城区环境集中整治会战,采取常规管理与阶段性会战相结合、专项整治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管理手段,打造宜居城区环境。对奋斗路、霞光街、风采路、中巷路、大明街、万宝小区等进行分片分块管理,逐级分解,任务到人,责任到岗,不留死角和盲区。截止目前共清理乱贴乱画、乱堆乱放120多处,乱摆乱卖摊点60个,牌匾广告45个,露天烧烤12家,马路工厂7处,废品收购部4家,有效遏制了十乱现象。组建规划监察中队,采取全天不定时巡查、违建多发地段专人看守的方式,发现一处违章建筑拆除一处,年初以来拆除良种场、桃西、六井、老来矿等违法建筑4处,面积约240平方米。早市管理采取由过去的管理中服务转变为服务中管理,对商贩按位就市、划号为界、按时收摊等规范管理,设有下岗区、低保区、菜农区等,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经营和购物场所。加大物业小区监管力度,检查并监督门前五包,垃圾日产日清,清除街路两侧的占道物50多处,拆除有碍观瞻的私搭乱建4处。

  抓亮点,大手笔开展绿化美化

  今年桃山区继续将绿化工作作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区的重头戏,作为“三优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采取重点突破、大范围覆盖的方式,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绿地率达到48%,人均绿地面积30平方米,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区的各项指标,打造“城市森林”,建设“花园城区”。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打造了“一路、一结点、两街、五游园”的“1125”精品绿化工程。

  抓延伸,村镇环境治理效果明显

  将村镇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清”(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五化”(亮化、净化、美化、硬化、绿化)为主要内容,以建设示范村镇为载体,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加强村容村貌的治理,强化禽畜圈养管理,实施村路及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平整了通村道路,修整了边沟,对六个村主巷道两侧的堆积物进行清理,规范柴草的堆放,规范农村集市点,清理占道经营交易现象。

  抓长效,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

  在实践中,桃山区积极探索理顺城区管理体制,逐步下移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限,实行属地化管理,赋予六街一镇监督“门前五包”责任制实施的职能,并让其组织发动辖区内居民参与城区管理工作,以此达到城区管理经常化的目的。实行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实行行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建有相适应的组织和专职负责人,并将市、区、街三者之间的责任范围做了明确划分,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监督“门前五包”责任制的落实。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