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9日讯 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宏伟镇城山村农民刘新秋耕种着三百多亩地,今年粮食又获得了好收成。他13岁的儿子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刘新秋高兴地说:“现在孩子上学不用交钱了,我用孩子上学省下来的钱买良种购化肥,生活更轻松了!”
2007年,在中国广大农村,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种田不交税,上学不收费”。这一年,从春季开始全面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了全国农村所有小学、初中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使1.5亿农村中小学生能够放心无忧地进入校园,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标志着我国在农村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至18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至230元;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小学生平均年减负210至250元,初中生年减负320至370元。
农民曹井坤13岁的儿子正在读初一,为了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他把孩子转入市里学校,把耕地转让给他人耕种,来到市里陪读。他掩饰不住喜悦地说:“现在可比以前强多了,孩子上哪上学都不交学费,这就减轻了我很大负担。”
在我市三区中,茄子河区农村所占比例最大,农村人口最多,全区1100多名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缓解了贫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的问题,而住宿生贫困补助资金的发放更是有效地改变了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偏高的现象。辍学率由政策实施前的年均3.7%下降到1.4%。
中心河乡寄宿制学校校长沈红播说:“以前没有实行‘两免一补’的时候,尽管我们经常组织党员、教师捐款,还是有些孩子因为费用问题上不起学。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我们学校的辍学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据不完全统计,自“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茄子河区中小学生年均免除杂费18万余元,年均免除教科书费20.5万元。截止到今年年底,茄子河区已有1.5万余名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直接减轻农民经济负担300多万元,使1.2万户农民家庭得到资助。这一政策的实施,使“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丧失学习的权利”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