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两月5次大停热 记者探查供热管网三大“病灶”
2010-12-17 09:17:5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谭启首 孙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抢修工作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各种抢修机械以及人员正有序撤离抢修现场。

  ▲华能公司已经开始向供热管网注水。

 

  ▲重新起炉,开始恢复供热。

   东北网12月17日讯 哈尔滨市今冬供热至今,在不到2个月时间已经发生5起大面积停热事故。供热,成为市民越冬的民生问题。14日晚,道里区红霞街与通江街交口处管线泄漏导致6万户居民家停热,管线泄漏成了供热企业绕不开的难题。严寒期刚刚开始,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面对频繁的管线泄漏问题,“零预警”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昨天,记者就此问题再次对供热主管部门及供热企业进行深入采访。

  突发事故 不能有效控制

  14日红霞街与通江街交口处突发管线泄漏事故后,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应急机制得到了检验,供热办供热管理处宋扬处长认为,此次突发事故发生后,因及时的应急处置,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尽管这样,作为10年以来我市供热历史上影响面最大的停热突发事故,市民还是对管线泄漏事件提出质疑,为何管理部门没有有效手段防范?

  对于如何能够避免类似问题发生时,宋扬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技术力量和管线状况来看,对于突发事故,还不能做到有效控制或避免。管线维护和维修是供热企业的责任,作为管理部门,他们要更好地做到监管供热企业在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如果供热企业没有做好,他们将协调其他部门力量,做到最有效的应急。

  源头监管 避免管线泄漏

  物业供热集团生产部部长刘汇宇介绍,管线泄漏的原因是极寒天气导致地下土层结构发生热胀冷缩,土层变形挤压了供热管线。有市民提出,同样极寒天气下,为何单单此处只使用7年的新管线发生泄漏?华能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发生泄漏的管线位置设计复杂,该处是供热管线“三岔路口”。从这条管线向通江街至安国街方向分出一条供热管线,向通江街至友谊路方向也分出一条供热管线。复杂的设计增加了此处管线泄漏的危险。

  我市一位多年从事供热工作的人士介绍,供热管线设计、安装施工要求较严格,除质量问题外,不按图纸施工、违规施工或者设计不合理都有可能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此次出现问题的“补偿器”,都应抓紧时间进行固定保护。

  重改管网 尚需大量资金

  新管网爆管也给更多的老管网敲响警钟,香坊区发生的3起停热事故暴露了老管网的脆弱,供热办供热管理处宋处长认为,对老管线发生泄漏事故最好的解决方法,首先是更新管线,但需要大量资金。一般供热管线的使用年限为20年,而老城区的管线铺设时间大多已到了年限。我市最早集中供热管线铺设从1984年开始,20年前铺设的供热管线质量标准相对较低,安装时防腐处理也不到位。这些都会导致管网受到腐蚀,影响到使用寿命,一旦加大供热压力,就易发生爆管。

  据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的估算,要彻底解决管网老化问题,需要4.6亿元,由于资金短缺,只能先解决突发事故。据了解,今年我市已投入资金近3亿元,改造老化管网73公里,是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一年,但彻底解决老管网问题,还需资金投入和时间。

  管网巡查 目前不能实施

  对于地下管网能否通过检修防止事故一事,华能集中供热公司书记施军介绍,公司每年夏季都会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但对地下供热管线无法做到随时巡查。我市供热管线多采取“直埋”方式,想要检修管线必须破路开挖,这对目前工作来说是不现实的。物业供热集团生产部部长刘汇宇认为,为了应对严寒,供热企业必须加大供热参数,水温提高、压力增加,这些将导致管线压力增加,同时高温管线与周边冷环境发生热胀冷缩反应,加大事故几率。对于如何防范,作为供热企业他们并没有更好的措施。

  华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供热管网需要形成封闭的循环系统,一旦出现干线泄漏,必然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想要解决泄漏一处全线停热的问题,目前还暂无可行方案。

责任编辑:路云强